去年上市的樂視超級電視、今年批量供貨的小米電視,市場反響都很不錯。其中主要原因有三個:1.特殊的品牌價值和認可;2.高配的產品;3.低配的價格。
價格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彩電行業更需要注意另兩個事實:高配的產品——一個彩電新手,很快就能搞定頂級配置的產品的技術,這說明彩電產品技術的“固定化”“程式化”是很厲害的,彩電技術創新已經到達瓶頸階段。而特殊的品牌價值和認可,則意味著彩電產業在“技術之外”的創新空間。
因此,創維酷開電視提出“第一臺家庭互聯網電視”,并以“青春版”、“夢想板”這樣的名字來全新詮釋“彩電的消費者情感價值”。最近,樂視電視推出的樂4K互聯網電視生態,也格外強調內容服務的產業價值和“4K開啟未來”對于消費者的“夢想美好生活”的意義。
技術之外的設計、技術之外的創新,以此為競爭主旋律的產品、產業非常多。例如服裝、例如小家電、例如家裝產品……很多行業都已經跨過了“技術創新的爆炸期”,主要新品創意設計、主要市場營銷價值,都不在依賴“技術革新”造成的吸引力。對比于此,彩電行業進入“創新低潮”階段,并非失去了創新空間,而是需要轉變行業價值點,實現非技術性的產業性的創新。這將是未來數年內彩電產業的主要任務和核心轉變。
在互聯網電視上,彩電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這個階段,自技術角度看,已經很成熟,但是這種技術和產品上的成熟,卻不能掩蓋,應用和生態價值鏈上的初級狀態。同時,電商和定制電視產品,過去兩年高速發展,但其市場份額比例依然沒有超過1成,依然處于萌芽階段;代表電商真正未來的“O2O”還只是一個影子;智能機器人生產線、3D打印技術,和在信息化技術支持下更為彈性的生產管理體系,在彩電產業也只是剛剛“小荷才露尖尖角”……
因此,無論在制造技術和工藝、彩電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渠道革新、應用和體驗生態,以及告別硬件價值,構建基于“體驗價值”的彩電產業新盈利模式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彩電企業能夠創新、能夠獲得競爭力提升的空間和領域。
獲得彩電產品非技術性創新,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彩電產業從依賴技術革新、到依賴產品體驗體系革新的增長轉變已經在發生著:樂視4K生態、海信視頻聯盟、TCL愛奇藝電視、酷開阿里電視、海爾的連續兩年裁員、富士康的機器人代工工廠、小米的粉絲生態哲學都是這種變化的一角。
彩電依賴技術創新時代即將終結,這是技術演進到高度成熟階段的必然結果;但是,消費市場的規律并非僅由技術來決定,技術創新的終結,不是產業競爭的終點:他恰恰是一個轉折點,一個新的開始,是一個屬于生態競爭的彩電時代的開端。2014年,彩電行業的困境,則可以被視為這種轉型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