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2014年彩電企業銷量穩定的軸線只有兩條:第一是搶奪他人市場份額;第二是開拓新的行業增長點。
其中,搶占他人市場份額的方式,并不起到決定性作用:因為,幾乎所有的彩電企業都會在2014年擺出競爭姿態。在整體市場營銷能力不出現根本性變化的前提下,大家各自分得的蛋糕份額不會顯著改變。不過,競爭的激化卻會在這一市場分割過程中,消磨大家的利潤率。
典型的競爭激化現象將包括,電商渠道的戰爭升級,彩電對自建或者合作的配送渠道投入的增加,價格競爭的升級,硬件更新速度的加快等等。這些競爭變化中,變數最大的是電商渠道的競爭效果。目前,行業研究機構認為,2014年電商可能占據整個彩電渠道市場的12%以上,但是康佳等企業提出的目標卻是15%以上。這一數據的差異,表明,彩電企業已經將電商競爭看的非常重要:實際上,電商對于彩電企業不僅意味著渠道,還意味著媒體平臺和智能生態,具有戰略價值。
在彩電企業保量的策略中,第二點拓展行業新增長點,對于彩電產業能否實現2014年的銷量目標具有很強的調動作用。
行業新增長點的策動,也是全方位的。其措施包括,新產品的研發,促進老用戶換機,這里面的典型案例是OLED、曲面和4K;新功能和應用研發,促使老用戶換新機,這包括CHiQ強調的互動和協同、TCL大搞的電視游戲等方式;新興應用和消費模式促進的凈存量增加,主要是面向高端的激光投影電視、面向臥室市場的全wifi廉價小電視(后者是二線品牌惠科的重要策略)。
從純理論的研究看,國內彩電企業的總保有量和總更換速度,都處于增長期。存量增多、市場規模加大、消費者產品更新加快,是符合我國彩電產業發展趨勢的。與歐美日國家比較,我國的人均彩電數量顯著低于這些國家,彩電平均使用年限接近這些國家的兩倍。在2011年到2013年,連續三年,國內消費增幅高于GDP和平均收入增幅的趨勢下,有理由相信,國內彩電市場正在經歷一個整體上的擴張期。
同時,從彩電市場自身的結構特點看,智能和網絡電視的普及,帶來了產品應用的變革和應用的多樣性。這將有利于彩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和人均持有數量的增長。
不過,在全球經濟企穩依然脆弱和國內經濟由于國際環境影響和自身結構調整波動性加強的背景下,謹慎消費的思潮也在孕育。同時,PC應用對電視娛樂市場的蠶食、掌上設備對電視娛樂市場的蠶食也依然在加劇。新房和新婚兩個典型新機購買市場,受到房地產行業走勢和適婚人口規模變化的影響,也呈現出一定的低迷趨勢。
以上因素綜合作用,得出的結論將是:彩電企業保量和拓展新市場并非沒有機會,但是需要切實拿出“具有吸引力”的產品。例如,OLED這類全新的產品,或者游戲這種新型的主流應用。——整體消費市場思維相對保守,但是不缺乏購買能力的產業背景下,如何調動消費者的熱情,不僅考驗彩電企業和彩電產業的創新能力,也考驗彩電企業和彩電產業的營銷能力,更需要包括廣電和互聯網行業在內的政策、內容、投資與資源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