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LED廠商PK DLP廠商,興奮VS無奈?
高密度小間距LED顯示屏興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增長速度卻十分驚人,在2013年,就有相關機構預測,其當年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8個億。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諸多廠商的入局,不僅有傳統的LED顯示廠商積極發力,更有不少DLP廠商的搶灘,二者共同成為這一新興領域的重要活躍力量。不過,雖然目標一致,二者的態度卻有天壤之別。
對于傳統的LED顯示屏廠商而言,進軍小間距LED顯示屏是其差異化發展的必然,面對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價格戰火熱的產業,技術門檻高、利潤高的小間距LED無疑是脫困的利器。對于他們而言,小間距LED技術所體現的領先性,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行業地位,同時,技術門檻高則直接導致了“物以稀為貴”,較高的利潤讓企業得以擺脫了傳統產品價格戰的“紅海”,為其開辟了一片全新的“藍海”。也正是因為如此,傳統的LED顯示廠商對于小間距LED顯得十分執著,并異常的高調,成為了小間距LED產品的主要輿論推動力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的DLP廠商雖然對小間距LED產品高度關注,甚至已經開始大力投入,卻是悄悄進行,頗有“悶聲發大財”的架勢。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DLP廠商進軍小間距LED市場更多的是一種防御態度。小間距LED產品要進軍室內應用市場,時下主流的液晶拼接墻、DLP拼接墻無疑是其“革命”的重點對象。如,以利亞德、聯建光電為代表的小間距LED產品力推者都曾明確表示,在部分應用領域,小間距LED顯示屏對傳統的液晶拼接墻、DLP拼接墻等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野心不言而喻。與液晶拼接產品泛化的應用市場相比,已經被擠壓在小眾化市場的DLP拼接墻無疑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如果無法阻擋,不妨試著擁抱”,這是DLP廠商在與液晶拼接廠商的苦戰中得到的真理,因此,為了避免在液晶領域失去先機而備受壓制的悲劇再次發生,DLP拼接行業的巨頭們選擇了“先下手為強”,在小間距LED產品露出苗頭的時候就開始涉足,力求站在這一新興領域的前沿,盡可能的掌握更多的話語權。不過,鑒于現階段DLP拼接產品仍是主要的盈利點,而小間距LED還只是一種嘗試,過于高調的宣傳顯然是對自家DLP主業務的一種打壓,因此,DLP廠商紛紛選擇了輿論上的緘默。這僅僅是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并非一成不變,如果未來小間距LED產品的風頭能夠蓋過DLP拼接產品,那么不排除這些企業的集體爆發。
事實上,小間距LED市場也確實有這樣的潛力,而2014年就可能是那道分水嶺。相關機構預測, 2014年整個高密顯示屏有望達到20億的市場增量。在目前看來,小間距LED顯示屏已經開始向電視臺、高端會議室、高端消費品、模擬仿真等DLP拼接產品強勢統治的場所高調進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直以來,DLP拼接產品能夠成為這些應用領域的霸主,憑借的就是“零拼縫”,如今,小間距LED產品以“無拼縫”抗衡,可以說,已經危及到其生存之本。不過,與液晶拼接產品的沖擊不同,由于DLP廠商早有準備,因此,承受覆滅性沖擊的只會是DLP拼接產品本身,而DLP廠商所要面臨的則是轉型的抉擇。時下的上演的“低調”與“高度關注”的矛盾,或許正是轉型期煎熬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