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被動偏振式3D技術
其實,偏振式3D顯示技術其實也有年頭了,只不過之前一直都應用在立體電影院里面,而近年來才被引入到民用顯示器/電視機上面。首先我們來看看偏振式3D技術的顯示原理,然后再來看看具體顯示設備是如何實現的。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帶上偏振眼睛后能使左右眼看到完全不同的圖像?確實不太容易理解,關于偏振光和偏振眼鏡的原理,由于涉及內容比較多,這里僅作簡要介紹。
偏光式3D技術也叫偏振式3D技術,英文為Polarized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偏光眼鏡。偏光式3D技術的圖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鏡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較多電影院采用的也是該類技術,不過對顯示設備的亮度要求較高。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線有“振動方向”的原理來分解原始圖像的,先通過把圖像分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兩組畫面,然后3D眼鏡左右分別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鏡片,這樣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兩組畫面,再經過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目前在偏光式3D系統中,市場中較為主流的有IMAX 3D、RealD 3D、MasterImage 3D三種,IMAX 3D是3D影院中立體感最好的,但有視角限制;RealD 3D技術市占率最高,且不受面板類型的影響,可以使任何支持3D功能的電視還原出3D影像。在液晶電視上,應用偏光式3D技術要求電視具備240Hz以上刷新率。
目前,長虹、LG、康佳、TCL、海信、創維等品牌采用偏光式3D技術生產RealD偏光3D電視。且由于相比快門技術的3D電視具有更高性價比,市場占有率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