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除了農村市場有例外,在一二線城市中在售的平板電視,大部分都支持3D功能。目前,3D技術已經成為電視機的標準配置,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擁有3D功能的電視機售價在什么范圍,3D電視有哪些魅力值得大家爭相選購?
3D電視的價格范圍
在平板電視普及不久之后,在3D影片的帶動下,搭載3D顯示技術的電視機逐漸受到廠商和消費者熱捧。最開始,只有高端電視機設備才搭載3D功能,這類電視機的售價也較高;隨著3D頻道的開播,廠商研發技術的不斷加深,能夠生產3D電視的廠商也越來越多,這類電視的價格以外回落下來。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智能電視都帶有3D功能,而支持3D顯示功能的電視也很多。以中低端3D電視的售價范圍來看,32寸左右的3D電視售價在2千元內;42寸左右售價在3千元內,46寸左右的電視機售價不到5千。由于沒有價格壓力,3D電視普及起來非常迅速,不過,紅極一時后,3D電視的人氣下滑
為什么要選擇3D電視
一個行業的發展是需要有新的技術和新的產品來推動的,而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3D顯然已經成為推動這個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行業大背景的影響下,各電視廠商都將3D電視作為研發的重點,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這么說,不管您買的是高端產品還是低端產品,3D電視都已經成為時下最熱門的代表。
3D電視有什么魅力
既然3D電視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那么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3D電視又能給大家帶來哪些不一樣的體驗呢?我們知道空間立體圖像可以給廣大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而這種全新的視覺體驗在傳統電視所提供的2D圖像中是不曾體驗過的,因此從視覺效果來看,3D電視可以讓用戶在觀賞電視畫面的同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目前的3D電視有哪些
什么是3D?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三維立體顯示。說得稍微復雜一點就是,成人兩眼間的距離大概有65毫米左右,人眼成像就是右眼看到的是往左腦傳達,左眼看到的往右腦傳達,通過這種視差效果形成立體感,而3D顯示正是反向利用了這個原理,播放經過特殊處理的的畫面,再由3D眼鏡模擬人眼成像原理,使大腦運算感知3D影像。
目前,能夠生產3D電視的彩電企業有很多。國內方面,長虹、海信、TCL、康佳、海爾和熊貓等知名家電企業生產的3D電視,立體畫面表現效果不錯。國外方面,三星、索尼、LG、東芝和夏普等企業生產的電視機也支持3D功能。所以,市面上可供消費者選擇的3D電視有很多。
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的3D電視主要分為主動快門式3D電視、被動偏振式3D電視以及裸眼3D電視,那么,搭載了這三大技術的電視機在畫質表現上有何特色呢?
1、
賣場中搭載主動快門式3D顯示技術的電視機有很多,它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包括長虹、海信、康佳、索尼、三星和LG等廠商推出的3D電視都采用主動快門式3D顯示技術。
主動快門式3D技術,又叫時分法遮光技術或液晶分時技術,它主要是靠液晶眼睛來實現的,它的眼鏡片實質上是可以分別控制開/關的兩片液晶屏,眼睛中的液晶層有黑和白兩種狀態,平常顯示為白色即透明狀態,通電之后就會變黑色。通過一種訊號發射裝置,讓3D眼睛和屏幕之間實現精確同步。
使用主動式3D技術電視觀看3D畫面的時候,在播放左畫面時,左眼鏡打開,右眼鏡關閉,觀眾左眼看到需要讓左眼看見的畫面,右眼什么都看不到。在播放右眼畫面是,右眼看右畫面,左眼看不到畫面,就這樣讓左右眼分別看到左右各自的畫面,從而實現3D立體效果。
該技術的優勢是,主動快門式3D技術有殘影少、3D效果突出的優點,而且該技術實現起來比較容易,屏幕成本較低,不論是電視、電腦屏幕還是投影機,只要更新頻率能達到要求,就能導入這個技術,因此現在市面上大部份即將上市的 3D產品基本上都采用這個技術。
當然,它也有不足之處。首先就是亮度大打折扣,帶上這種加入黑膜的3D眼鏡后,實際亮度差不多能降低一半左右。主動快門式3D眼鏡一直處于高速的開閉狀態,長時間觀看很容易造成人眼的疲勞,由于不同的幀變化間斷時間和人的個體差異不同,眼鏡的疲勞程度和大腦的勞累速度也是不同的,最嚴重的長時間觀看可能引發嘔吐等現象。另外因為我國的日光燈等發光設備頻率跟3D眼鏡開合頻率不同,燈光設備對觀看3D畫面影響很大。
還有就是觀看角度問題,由于液晶電視面板和3D眼鏡都是采用液晶分子材質,因為偏轉角透光的特性,佩戴3D眼鏡觀看3D影像時只能水平觀看,不能傾斜,否則就欣賞不到3D效果,甚至會因為液晶屏幕和3D眼鏡液晶分子偏轉角透光沖突造成全黑現象。相較于偏光式3D電視,主動式3D電視的眼鏡成本要高些。
2、
其實,偏振式3D顯示技術其實也有年頭了,只不過之前一直都應用在立體電影院里面,而近年來才被引入到民用顯示器/電視機上面。首先我們來看看偏振式3D技術的顯示原理,然后再來看看具體顯示設備是如何實現的。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帶上偏振眼睛后能使左右眼看到完全不同的圖像?確實不太容易理解,關于偏振光和偏振眼鏡的原理,由于涉及內容比較多,這里僅作簡要介紹。
偏光式3D技術也叫偏振式3D技術,英文為Polarized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偏光眼鏡。偏光式3D技術的圖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鏡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較多電影院采用的也是該類技術,不過對顯示設備的亮度要求較高。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線有“振動方向”的原理來分解原始圖像的,先通過把圖像分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兩組畫面,然后3D眼鏡左右分別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鏡片,這樣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兩組畫面,再經過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目前在偏光式3D系統中,市場中較為主流的有IMAX 3D、RealD 3D、MasterImage 3D三種,IMAX 3D是3D影院中立體感最好的,但有視角限制;RealD 3D技術市占率最高,且不受面板類型的影響,可以使任何支持3D功能的電視還原出3D影像。在液晶電視上,應用偏光式3D技術要求電視具備240Hz以上刷新率。
目前,長虹、LG、康佳、TCL、海信、創維等品牌采用偏光式3D技術生產RealD偏光3D電視。且由于相比快門技術的3D電視具有更高性價比,市場占有率超過50%。
3、
目前,裸眼式3D技術大多處于研發階段,并且主要應用在工業商用顯示市場,所以大眾消費者接觸的不多。從技術上來看,裸眼式3D可分為光屏障式(Barrier)、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技術和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三種。裸眼式3D技術最大的優勢便是擺脫了眼鏡的束縛,但是分辨率、可視角度和可視距離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
光屏障式(Barrier)3D技術;也被稱為視差屏障或視差障柵技術,其原理和偏振式3D較為類似,由夏普歐洲實驗室的工程師歷經十余年研究成功。光屏障式3D產品與既有的LCD液晶工藝兼容,因此在量產性和成本上較具優勢,但采用此種技術的產品影像分辨率和亮度會下降。這種技術出現的裸眼3D效果,畫面亮度低,分辨率會隨著顯示器在同一時間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
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技術;也被稱為雙凸透鏡或微柱透鏡3D技術,其最大的優勢便是其亮度不會受到影響。柱狀透鏡3D技術的原理是在液晶顯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層柱狀透鏡,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鏡的焦平面上,這樣在每個柱透鏡下面的圖像的像素被分成幾個子像素,這樣透鏡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個子像素。不過由于它的3D顯示基本原理仍與視差障壁技術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分辨率仍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術搭配兩組LED,配合快速反應的LCD面板和驅動方法,讓3D內容以排序(sequential)方式進入觀看者的左右眼互換影像產生視差,進而讓人眼感受到3D三維效果。不過,這種技術尚在開發,產品不成熟。
發展至今,裸眼3D技術還未成熟。去年,東芝攜帶了一款裸眼3D電視參展CES,其售價約為10000美元。該電視機的頭部追蹤技術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它真的能達到裸眼3D的效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是,該電視的裸眼3D效果要比佩戴眼鏡的3D效果差。裸眼3D效果更為淺薄,體驗也沒那么優秀,而且它還會出現串擾的情況,尤其是在屏幕的邊緣處。
其次,該電視機的頭部追蹤靈敏度不夠。當人們移動位置時,該技術雖然能夠追蹤用戶位置,感應出用戶視覺關注的區域,然后鎖定人臉,最終做出相應的畫面調整,提供3D畫面,但是不得不吐槽它的反應有些緩慢,導致出現3D畫面短暫缺失的情況。最后,該款電視機的售價過高,尤其是在體驗并不美好的情況下。據悉,2D模式下該電視機的分辨率為4Kx2K(3840×2160),裸眼3D模式分辨率則為1280×720。
拋開高昂的售價不提,裸眼3D電視機想要給用戶帶來美好的體驗,提供和眼鏡3D一樣的視覺效果,仍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