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電視已經大踏步的向市場走來,消費者選擇4K的熱情也已經被調動了起來。那么消費者選擇4K產品又有何好處呢?
理論上,4K電視畫面的精細度是2K產品的4倍左右,是國家高清電視標準720p的9倍左右。4K電視技術應用在55寸電視機上,電視畫面的精細度將和720p的11寸平板電腦類似。消費者在3米上下的觀看距離上,將感覺不到畫面的“顆粒感”。
“在最佳距離上,盡量接近人眼視網膜的分辨極限,甚至超越”,這就是4K電視真正追求的顯示效果。基于新型的金屬氧化物或者低溫多晶硅技術的TFT背板技術,將使得在32英寸等小尺寸電視機屏幕上也可以大量的、經濟的實現這種超過的畫面精細度。如果擁有足夠的片源支持,4K將帶來嘆為觀止的顯示效果。
目前,好萊塢的電影制作方已經開始著手導入4K顯示技術。未來4K電影將成為電影市場的主流。消費者可以購買到的多層的、容量超過100G的4K電影藍光光盤,并借助大屏幕4K電視在家里享受“如同電影院”一般的觀影感受。分析認為,家庭影院客戶和電影迷,將是第一批4K彩電的忠實玩家。
即便是在4K電影等內容市場沒有普及的背景下,消費者也依然有機會體驗4K的極致畫面。索尼下一代游戲主機PS4已經宣布支持4K分辨率。多數高檔游戲性PC也能夠支持4K的超高分辨率。彩電IC企業和電腦播放器軟件企業、BD碟機企業已經在開發或者發布4K倍線技術,將傳統的2K或者720p視頻轉換成4K信號輸出——雖然這一技術達不到原生4K內容的卓越效果,但是也可作為4K普及初期、內容不足時代的“最有力補充”出現。
同時,4K電視對于不斷普及的3D電視效果也有很大的幫助。4K技術依靠更高的像素密度和數量能夠幫助3D電視提升畫面的精細度。而目前,很多3D產品被認為顯示效果精細度不足。幫助3D電視的達到更高的顯示效果,這將是4K技術的另一個非常實用的用途。目前國內市場3D電視的市場銷售比已經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不過,應用4K電視,消費者也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例如4K產品更為昂貴:不僅是電視機、包括碟機、游戲機、PC,能完美支持4K的產品都會更為昂貴。同時,4K的內容產品也會更為昂貴。
除此之外,在目前技術下,任何4K的產品都更加消耗電力。例如,液晶顯示面板為了在同樣的尺寸下實現更高的清晰度,必然降低產品的“開口率”,這意味著實現同樣的顯示畫面亮度,需要更高亮度的背光源的支持。因此,4K電視將更為耗電。同樣的問題出現在4K內容的制作和播放過程中:由于整體畫面信息量較2K增加到了4倍,所以內容的制作和播放過程都會消耗更多的電力。
總體上,4K的好處就在于“更好的畫面體驗”,壞處就是“更高的持有成本”。平衡利弊的結論是,4K電視對于經濟能力較強的消費者是“很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