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在今年的爆發可以看做是國產電視企業的救贖運動;也可以看做是IT行業對電視的入侵;亦或只是全智能化環境中電視的必然蛻變。無論如何,智能電視在今年的“火”都不能被否定。然而現在來看電視市場我們會發現,即便是有企業大半年的力推、智能手機等先驅營造的良好市場氛圍,智能電視的“火”卻沒有深植于終端消費市場。在農村家電市場很多消費者甚至銷售人員對于智能電視都一知半解,促銷人員通常會用自己“了解”的內容加一點“想象”給消費者推銷智能電視。
通過與促銷員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筆者發現,消費者選購智能電視時是因為銷售人員在推銷時表示智能電視可以“上網看電視”、“新的電視機產品”和“可以玩很多游戲”等等原因而選購的,銷售人員也沒有對他們講解如何使用,僅告訴用戶連上機頂盒,連上網線就能用。還有部分專賣店主指著一臺入門級智能電視對筆者講到“我說它是高端智能電視,它就是高端產品”這樣不專業甚至帶點偏激詞語的話。這意味著多數農村用戶對智能電視并不了解,只有通過促銷員或者電視廣告來了解產品;而農村市場的促銷員也對新出的電視產品并不了解,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為了達到銷售的目的,在與消費者溝通進行促銷時,可能存在“忽悠”之嫌。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出現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智能電視還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智能化路徑”,而且在銷售人員的培訓方面也沒有做到位,將智能電視的用途準確的傳遞給消費者,讓消費者面對智能電視時束手無策,不會操作智能電視,用都不會用,怎么會對它“日久生情”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智能電視的普及步伐。
智能電視激活率和活躍度低下,固然有家庭網絡帶寬不夠、智能電視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原因,但目前主要原因還是產品本身的問題。相關專家分析表示,目前智能電視之所以開機率和活躍度低,是因為消費者覺得電視應用不豐富,使用不方便,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能電視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