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彩電:失去王冠之后
對于夏普,解決面板產能問題是扭虧的關鍵。在這一點上夏普已經邁出了關鍵性的步伐。典型的標志就是,鴻海入股十代線后開工率已經從最慘淡的50%提升到9成以上。
但是,對于夏普的另一大主業,整機彩電業務的市場前景,目前面板業務的經營狀況的改觀,卻不能帶來,除了穩定整個公司財務狀況之外的,任何更多好的影響。相反,在夏普屏,尤其是十代線產品,通過鴻海自由流向市場之后,夏普已經不能再“以屏自居”。
2012年4月,夏普確定了新一財年的銷售目標1000萬臺。而在2012年8月這一目標被消減為800萬。同時,分析人士更是指出,夏普2012財年扭虧已經基本無望。
對于彩電產品市場銷售預期的下調,夏普解釋為,日本國內市場銷售低迷所致。日本彩電市場自2011年“節能補貼政策”終結之后,市場銷量持續下滑。但是,實際上,與夏普最高峰達到全球平板20%以上市場份額比較,夏普彩電銷量的下滑更與其國際市場萎縮有關。
早期平板市場,液晶之父夏普的技術領先和產能領先優勢非常明顯。二者是構成夏普全球平板市場霸主地位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隨著夏普10代線資源的充分市場競爭化,夏普不再獨享夏普屏,夏普此前依托面板技術優勢進行海外市場競爭的資本已經不足。這一變化的開始點是索尼入股10代線。
伴隨夏普彩電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獨具的“屏”優勢的喪失,全球彩電市場的關注焦點也在發生變化。從平板早期,液晶顯示技術不成熟、消費者更為關注顯示屏幕的效果,到現在液晶技術非常成熟、產品性能穩定可靠,消費者更為關注性價比和彩電附屬功能,全球彩電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大不相同。
在成本上,夏普處于高峰位置。不僅因為十代線運營成本自身就高,更有金融危機后日圓的升值、福島核事故造成的電力緊張等外部因素的雪上加霜。事實上,夏普無論10代線還是8代線都沒有參與全球低價市場、廉價產品領域競爭的“基礎”。
在彩電新技術新方向上,智能產品已經成為核心熱點,3D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夏普在這些方面的技術努力都不如競爭對手:三星/lg,甚至海信、長虹等國內品牌都能在新型彩電應用創新上領先夏普。
加上近年來日圓升值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夏普在全球彩電市場的持續萎縮的趨勢,從其10代線奠基之日起就已注定。因為08年以后,平板市場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屏”的天下,對10代線、四色技術、8K、技術氧化物TFT的追求,并不能成為保障夏普彩電全球行銷順暢的決定性因素。反而是在彩電終端銷量不佳的時候,10代線的巨大產能和成本劣勢成為了夏普最大的虧損源頭。
在從全球平板彩電產業頭把交椅、第一陣營跌落之后,夏普如何實現彩電業務的扭轉呢?目前夏普還沒有成型的“新全球戰略”。以2012年計劃目標來看,夏普中國區幾乎占據夏普彩電海外銷售計劃的半壁江山(這也顯示出夏普彩電在歐美市場的頹勢)。但是,在智能等方面的“概念缺失”、“夏普屏”泛化后遺癥,以及“釣魚島”危機對日系產品銷售的影響等不利因素紛紛發酵之后,夏普的目標能否實現還有很大變數。同時,企圖以國內市場為海外龍頭的夏普,還要面對地頭蛇們的群起攻之——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彩電制造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本土品牌陣容。
現在,采用夏普屏幕的睿俠60寸液晶電視還在天貓商城做預售和大力推廣工作。對于消費者,選購夏普屏產品又有了一個新選擇;對于鴻海,他能賣出更多的屏幕,進而保障10代線的開工率;但是對于夏普,這則睿俠活動促銷廣告,卻要進一步稀釋、沖淡夏普屏在夏普彩電的吸引力中的“分量”!夏普屏已經不是昔日的“王”、夏普彩電更不再是昔日的“王”:10代線彩電已經進入“草莽英雄”輩出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