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彩電產業是從屬于IT產業和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特殊家電門類。這種特殊性導致了“彩電信息”上網的規模遠遠超過傳統的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這使得消費者有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信息,以便買到最合適的產品。
但是,泛濫的海量網絡信息,也使得消費者不得不“學會辨別真偽”,判斷不同信息的價值,而不被個別不負責任的信息所誤導。
例如,以消費者最關心的價格來講。消費者普遍認為“網絡上電視機同品牌型號的售價往往比實體店面便宜”。這種想法并不完全正確。因為,首先,品牌在不同渠道的產品型號可能不一樣,使得消費者難以比較不同渠道的產品價格差(這里的不同渠道包括網絡、超市、電商、百貨、自建渠道等等);其次,網絡店面節省的費用主要是展示性的:含樣機、場地等等,這些費用雖然不菲,但并不會完全體現在網購的價格中——廠家需要控制一個合理的不同渠道的價格體系。正常情況下,網絡最多比線下便宜10%左右——如果發現更大的價格差,則要小心“真偽”。筆者曾經見過個別商家打出很低的價格,但是彩電的底座、遙控器、送貨全部單收費:最后的總價也不便宜。
再例如,很多導購信息都會說等離子比液晶的畫質好。從理論上,這種觀點很正確。但是對于消費者卻面臨如下問題:等離子電視很少,選購面窄、不易選購;具體某一款等離子產品,可能是低端產品并不見得比液晶畫面好;第三,即便高端等離子,如果和高端液晶電視比較效果優勢提升也不明顯——尤其是對于,不是拿來做家庭影院,而只是用來看電視的消費者,等離子的畫質優勢很難發揮。
舉以上兩個例子主要是為了說明,網上、甚至線下實體店,消費者接觸達到的常識和事實可能全部是正確的、真實的,但是這并不意味這這些信息就一定有“正面”的意義。因為,信息可能是籠統的、也可能是特點條件下的、或者是片面的——這些都需要消費者做出具體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