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爭暗斗
如果說輪番讓利、攀比披露數據屬于“名爭”,那各種微博傳言、口水戰就成為一場“暗斗”。雙方的公關部,不僅要傳播促銷的稿件,還要頭疼各種促銷的質疑稿,以及突然出現的“離職”、“漏洞”、“騙局”等傳聞。
最容易被拿出來說的首先是促銷價格,有消費者就在微博以夏普電視舉例,稱京東商城比天貓要貴出3000余元。對于許多網友留言說沒找到便宜貨,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微博里解釋稱,這次活動大部分產品價格都遠低于進貨價,但需要看清楚活動規則。
在京東全力促銷的同時,突然有微博披露出京東副總裁姜海東離職消息,更有未經證實的傳言稱,京東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大的高層動蕩。同時也有消息披露出,京東商城大量用戶信息遭到泄露。
雖然劉強東并未對人士變動進行評論,但對數據泄露一事進行了回應,“京東商城密碼從沒被盜過,這還是csdn密碼泄密余毒,公安部門也抓獲過幾名犯罪嫌疑人。目前京東已經鎖定了所有有余額的賬戶使用余額,但是最終解決辦法還是要大家修改自己的密碼!”
天貓同樣遭遇不少促銷質疑,其中一項是規定的紅包使用期限過短。針對此事,天貓已經在6月18日晚間對外宣稱,搶紅包活動的所有紅包有效期延長三天。
而在微博上,天貓同樣遭到了“非促銷”方面的傳言:一份稱是來自于“阿里內部員工”的微博披露了系列“馬氏騙局”,稱阿里巴巴為融資做準備的招股書中,對天貓交易數據做出夸大。該微博被劉強東轉發,并評論稱“電商數據作假是行業公開的秘密,此事求辟謠!”
此事引發阿里巴巴公關部諸多員工在微博上的反駁,不僅稱上述“馬氏騙局”言論是造謠,還反過來質疑京東號稱10億元的促銷投資“縮水”。
事實上除了天貓,蘇寧易購、當當、1號店等都在6月18日這天啟動了促銷大戰,為京東生日送“賀禮”,在各種促銷吆喝聲中,用低價購買到商品的消費者得到了實惠。
賭徒心態
從春節、婦女節、愚人節到圣誕節,從6月18日、11月11日到2月14日,只要能討個吉利的日期,都被電商冠以各種名義進行大促銷,但與傳統行業“薄利多銷”的促銷本質相比,電商確實在以不理性燒錢的方式求生存。
有電商從業者向新浪科技表示,電商打價格戰虧本做促銷,目的無非是刺激銷售額增長、圈住更多用戶、用好看的數據報表吸引資金投入以及拖垮競爭對手。“大家都在賭競爭對手資金先耗盡倒下,剩下的就能夠成為市場強者”。
誰能夠成為最后的勝利者?關鍵在于市場份額和強大的資金支持。事實上在過去一年無數次的價格戰中,已經有許多垂直類電商公司苦不堪言:價格戰最直接的結果是惡化財務狀況,在資本寒冬情況下,已經沒有投資者愿意為燒錢買單,一些企業不斷縮小規模控制成本,時刻面臨關門的危險。
價格戰另外一方面的影響則是,會讓用戶持續養成低價購買的習慣,對于那些希望培養用戶忽略價格注重品質的電商而言,價格促銷無疑不是一個好消息。
對于京東和天貓來說,爭奪的焦點除了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IPO先機。雖然劉強東多次對外強調2013年之前不上市,阿里巴巴集團也將上市計劃模糊的定位在2015年之前,但兩家早已開始在相關方面進行鋪路和籌備。
曾有香港投行人士表示,目前阿里巴巴與京東在私下的較量非常激烈,如果一方先上市,另外一方在未來的上市路程中則會相當被動,土豆與優酷上市就是最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