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BMS(Backlight Module SySTem)組裝模式已經廣為三星等韓國廠商以及許多中國大陸的電視制造商、臺灣的整機代工廠商所采用。如今索尼所開始進行的是,向面板廠采購面板半成品(Open Cell),并外包其背光模組與液晶模組組裝,但模組與背光設計則仍由索尼掌握,最后再將整合后的半成品,送到索尼的組裝代工廠(如鴻海或緯創等等)完成整機組裝。過去三星對于僅供應Open Cell一直采取較為保守的立場,然而,隨著索尼與三星合資關系結束,未來索尼在向其他面板廠購買半成品(Open Cell)面板時,將會更具選擇彈性與自由度。
而對于三星來說,索尼退出的影響相對復雜。由于S-LCD的合資關系,索尼掌握了三星19%的面板產能,隨著合作的結束產能將全部歸屬三星,在市場供過于求的環境下如何消化這些產能對三星是個考驗。“但由于三星在液晶面板各個應用市場擁有均衡的市場優勢,隨著三星決策層的單一化,有利于其集中產能發揮競爭優勢。”群智咨詢總經理孫培華說。
中國本土電視品牌和面板產業崛起促成地震
“除了歐美經濟不景氣的市場原因外,中國本土電視品牌和面板產業全面崛起也是此次產業地震的主要原因。”李亞琴表示,中國電視品牌2011年在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占有率已達19.5%,預計2012年市場份額將繼續上升至24%;2011年中國電視代工(不包括冠捷和群創)的全球份額為8%,預計2012年將上升至11%,若包括冠捷和群創的液晶電視代工量,中國液晶電視明年代工總量占全球市場份額將接近25%。
自主品牌加上代工,預計中國廠家液晶電視明年產量占全球市場份額接近50%.同時,大陸面板明年產量占全球面板比重將猛然上升至11%。“在全球市場低迷的現狀下,中國臺灣和日韓的面板廠家自然要針對國內廠家的崛起,做出相應調整。”李亞琴說。
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平板顯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華指出,若華星光電和京東方的高世代面板線在明年如期達到滿產,因關稅的原因,京東方和華星光電肯定能獲得國內彩電廠家的面板訂單,將使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慘烈。
正基于此,2011年12月初,奇美電子董事長廖錦祥以“個人健康”為由閃電請辭,經營權由臺灣鴻海全面接手。12月19日,LGD電視事業部長韓相匯升任公司CEO一職。12月23日,友達光電將任命彭雙浪為新任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