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億畫餅實質得餅幾何?
根據公告,宇順電子在中興通訊子公司中興康訊2012年電容式觸摸屏項目及液晶顯示屏項目招標中,中標了共計3249.6萬套產品,總價值為23.05億元。
價值23億的訂單對于大公司來說,很難對凈利潤構成較大影響,故此類訂單對二級市場影響較小,也較難引起業界關注。但對宇順電子這樣的電子元器件制造公司,則是具有顛覆性的巨額訂單,因為宇順電子2010年營業收入才僅有7.4億元。
于是,宇順電子在二級市場得到了熱烈追捧。大單公告一出,立即有券商發布報告稱:“根據公司提供的數據和我們的大致測算,2012年公司對中興通訊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23億元,是2011年公司預測營收的3倍多;凈利潤預計約2億元,為公司2011年預測凈利潤的7倍多。”
如此估計不免令人生出過于盲目樂觀的擔憂。中國電子制造企業整體仍處于產業鏈的低利潤環節,巨額訂單是否就意味著更多的利潤?有媒體立即指出,據業內人士根據中標產品的實際情況測算,即使樂觀來看,該筆23.05億元訂單共計能為宇順電子貢獻不足5000萬元的凈利潤,與此前分析師得出的2億元的凈利潤存在天壤之別。
大單收成仰仗中興通訊
所有上述分析預測都是在這23億訂單各指標能滿打滿算之下得出的數據。然而,令人無法盲目樂觀的是,這份價值23億的巨額訂單僅僅是一份意向性協議。意向性協議雙方并未就違約條款作明確規定,故雙方無明確的違約責任。 具體到宇順電子與中興康訊的這份供貨框架協議,僅約定了物料名稱、規格型號、技術參數、品牌、單價、份額、有效期,若市場行情發生重大變化,雙方可以重新確定協議價格。但沒有約定具體的訂單日期和交貨日期。
也即,中興通訊和宇順電子只是約定了具體貨品的份額和單價。中興康訊根據其年初經營計劃制定了總體采購方案,宇順電子又根據中興康訊在其供應商網絡系統中發布的采購產品規格、采購單價和數量,按照自己中標的份額計算出了23億的總價。
如此看來,23億只是訂單最樂觀狀態下的數值。宇順電子在訂單風險提示中也如此表示:中興康訊可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對訂單數量作出調整,實際供貨數量和供貨金額較可能小于公司測算的中標產品數量和金額。
宇順電子23億大單的收成幾何,全有賴于中興通訊2012的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