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國內廠商將面臨壓力
2011年的業績已無支撐,而整個觸摸屏行業廠商更要面對2012年下半年的壓力。
李怒放告訴記者,觸控技術演進加快,下半年國內廠商將面臨壓力,TOL、G1F產品去年陸續面世,上半年將是良率提升和產能建設的周期,一旦下半年形成產能,將對市場結構產能沖擊。TOL、G1F在原材料成本上具有優勢,良率提升后將進一步壓低現在市場上G/G、G1F的價格,并使得臺灣G/G過剩的產能擠向大陸,沖擊中低端智能機的產業鏈結構。
中銀國際研究報告也指出,新技術路線觸摸屏產品大規模代替成熟技術路線產品也是觸摸屏公司有可能面臨的一大風險。
由于中低端智能手機持續放量將使得智能手機的平均價格2012年大幅降低,價格變動趨勢將傳導至器件價格變化,有可能導致器件廠商毛利率承壓。
處于產業鏈利潤低端的中國電子制造業究竟能從觸摸時代的盛宴中分得幾杯羹?就從宇順電子23億大單的利潤來直觀感受吧:據業內人士根據中標產品的實際情況測算,即使樂觀來看,該筆23.05億元訂單共計能為宇順電子貢獻不足5000萬元的凈利潤。
如此大單,究竟是可喜還是可嘆?
23億大單“看上去很美” 宇順電子只能寄望中興多賣手機
中興通訊可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對訂單數量調整,實際供貨數量和供貨金額可能小于公司測算的中標產品數量和金額
宇順電子一張23億的大單讓市場為之瘋狂。自從2月4日宇順電子公告了這筆巨額訂單,宇順電子連續6個漲停,股價暴漲近80%。盡管期間宇順電子公告了風險提示,指出此筆項目存在種種的不確定性,但依舊無法阻止其股價在二級市場凌厲的上漲之勢。直到2月14日公司股票臨時停牌。
宇順電子已持續10個交易日凈流入資金,累計流入資金1.15億,居個股連續流入天數榜首位。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市場照樣爆炒不誤,宇順電子的連續漲停引發了媒體和市場人士的質疑。撇開股價是否被操縱不論,宇順電子這張大單本身就讓人疑問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