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系統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公眾鑒賞水平的提高,未來的電視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而是能提供各種娛樂與應用服務等的智能電視。目前,中外彩電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中國方面,長虹、康佳、TCL、海信、創維和海爾集團在彩電市場中擁有各自的消費群;外資方面,三星、LG、索尼和夏普等集團推出的智能電視也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關注。不過這些企業所推出的智能電視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內置了安卓系統。
就以Android系統為例,隨著Android系統的升級和越來越多國內彩電廠商投入其懷抱,谷歌和其授權的芯片廠商近期開始改變策略,其平臺部分收費已經出現了苗頭。最初智能電視采取Android2.2或2.3版本系統,但隨著谷歌的Android平臺進入3.0后,有部分程序已經開始加密收費,現在谷歌的Android平臺已達到4.0,且收費的地方也逐漸明朗化。而Windows系統授權費用據傳更為高企,每臺的授權費用達到100美元。為了避免操作系統廠商日后對彩電廠商推出一些列制約條款,限制彩電廠商的發展腳步,目前已經有很多彩電廠商通過成立聯盟來共同研發智能系統。
從目前來看,在智能電視中內置的系統主要為Android操作系統,而長虹、海信等彩電企業發展的比較強勁,分別研發了軒轅TVOS和海安系統。如果說Android2.X和3.X系統(X代表升級數)撬動了智能手機和平板市場,一躍成為移動設備的最佳搭檔,那么升級版的Android4.0系統便是全面叩響智能電視之門的金磚,成為各大智能電視品牌爭相升級的對象。如TCL、康佳、創維、海信、聯想等中國知名彩電企業紛紛推出了基于Android4.0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
Android4.0的誕生使智能電視行業走向成熟,成為智能電視新一代操作系統的標準,并為電視、平板電腦、手機“三屏融合”提供新的發展契機,從而實現更好的多屏互動。但是,即便是升級后的Android系統,由于其最初是為智能手機定制開發,將它直接嫁接到電視上,在兼容方面可能不如手機那么“合身”,其主要表現在硬件匹配、軟件開發以及用戶體驗等方面。
彩電廠商之所以不約而同地選擇Android系統,是因其擁有海量的應用程序和全開放式的平臺,為消費者創造海量的應用內容提供了條件,而且,如果所有的彩電廠商都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也就意味著智能電視有了統一的應用平臺,這對軟件開發者和廠商們來說都是有利的,相互促進的,但是對于彩電廠商的長遠發展來說還存在一些限制,這種限制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威脅的彩電廠商們,不知道多久。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將安卓系統移植入電視機,還不能完全解決在軟件應用開發和用戶交互體驗方面的智能化問題。只有真正適用于電視機的系統,才能更好的表現出彩電的“智慧”,那么,這就要求各廠商們在推出新產品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智能系統的研發。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定制系統”不失為一條較好的出路。走“定制路線”不僅能夠解決普通Android系統直接移植電視上帶來的“水土不服”,同時,可以極大地發揮自身產品的優勢,尋求差異化與便捷化的服務。
不過,由于定制系統大都是在谷歌的安卓系統上“量體裁衣”,故未來的智能系統革新,除了要在各品牌間尋求差異化,同時也應排除被谷歌制定的標準所鉗制的隱患。未來誰將主導智能電視系統,現在尚無定論。但智能電視企業在打造深度專屬定制系統的同時,彼此結盟或許能夠更好發展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