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早在2011年,國外數字標牌領域的廣告應用已經達到了45%,到2012年,數字標牌的廣告支出將增加4倍多,以零售行業為代表的中低端應用開展的轟轟烈烈。反觀國內市場,雖然在2011年數字標牌應用已經開始滲透到辦公大樓、百貨公司、商場、停車場、學校、工廠等普通大眾的集聚地,但是推動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仍來自于以政府、交通業等為代表的高端應用市場。這充分表明,在國內市場,數字標牌雖然融入了日常生活,但發展并不成熟。
究其原因,市場認知度有限首當其沖。在國內市場,人們對于數字標牌應用流于表面。以零售行業為例,到目前為止,數字標牌主要被用來播放促銷或者新產品的介紹,提供更多詳細的產品信息,在部分商場或購物中心甚至僅僅作為創造特殊氛圍的工具。數字標牌作為多媒體信息化宣傳平臺的核心價值并沒有得到體現,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當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又有多少人會對數字標牌的應用產生興趣?
在國內,市場認知度的培育是新興市場開拓的首要前提,而這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既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又要冒“為他人作嫁衣”的風險。這也正是國內廠商對于以零售行業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采取“圍觀”態度的根本原因。
目前,在中國市場,數字標牌廠商發力點仍然集中在高端領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國內數字標牌的應用習慣所決定的。到目前為止,數字標牌在國內市場的應用雖然已經很普遍,但是市場認知度并不高,甚至部分已經部署數字標牌的用戶都將其視為對信息化潮流的跟風。這與數字標牌的“慢熱”不無關系。
在實際應用中,數字標牌的部署并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高額的投入成本確是看得見摸得著。以零售行業為代表的中低端用戶大多資金有限,講究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高投入低產出的信息化與漂亮的業績之間,顯然他們更傾向后者。
高端用戶則不同,他們大多是由固定的組織機構統一協調、有雄厚資金的支持且對于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有長遠的規劃,如,由政府主導的交通行業就已經成為數字標牌急速滲透的市場,占有率高達32%,這一市場的用戶對于數字標牌的接受程度較高,將依舊成為數字標牌應用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