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某報發表《3D不是未來電視主流方向》的文章,對3D電視在中國的發展大潑冷水。那么,3D電視究竟能否代表未來發展方向?
2009年,一部《阿凡達》將3D電視正式推向消費者。回看2010年的全球彩電市場,3D電視無疑是第一熱詞。因為3D電視提供給消費者的視覺感與傳統影像迥異,人們一下子發現,原來電視可以“還原真實的世界”!用小孩子的話說,就是“感覺我在電視中”。
這正是3D電視的魅力所在,也是3D電視生命力強大的根基。
我們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于是彩色電視誕生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實而又細膩,于是高清數字電視誕生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三維立體的,于是3D電視誕生了。3D電視的誕生,實際上是人類視覺需求與科技發展高度融合的產物。正是因此,我們得出了一個無可置疑的結論:3D電視,代表了電視的未來。
今天3D電視的處境,與2004年前后的液晶電視十分相似。那個時候,液晶電視剛剛興起,CRT電視仍處于霸主地位,對液晶電視形成壓倒性優勢。2003年,液晶電視銷量不足10萬臺,與當時CRT電視約3500萬臺的銷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液晶電視擁有CRT電視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造型美觀時尚,可以薄得象一幅掛在墻上的油畫。因此,液晶電視一出現即驚艷四座。
那時的液晶電視,不足之處十分明顯,首先是價格昂貴,2003年一款某國產品牌的液晶電視一度標價10萬元人民幣。除了價格昂貴,液晶電視還存在不少毛病,比如可視角度小,偏離屏幕正面60度即看不清楚畫面;響應速度慢,播放運動畫面時看不清運動物體;亮度差,畫面灰蒙蒙的,很象那時剛退出市場不久的CRT背投電視。
正因為液晶電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當時也不被所有人看好,甚至有企業斷言:未來5年仍是CRT電視的天下。
但是不久,液晶電視即加速走向消費者家庭,自2004年起,每年增速均不低于40%,而價格則每年下降不低于35%。液晶電視一直被人詬病的可視角度小、響應速度慢、畫面亮度低的短板也被逐一克服。到2009年,液晶電視銷量全面超越CRT電視,至2010年,液晶電視銷量已占據中國彩電總銷量的75%以上,是CRT電視銷量的若干倍。風光了近百年的CRT電視,終于走到退出歷史舞臺的邊緣。
為什么當初液晶電視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原因很簡單,因為液晶電視改變了人們早已厭倦的CRT“大方盒子”,迎合了輕薄的時代潮流。同時,其點陣成像的技術,對顯示高清數字信號也十分有利。
基于液晶電視既往成長經歷,我們基本可以判斷,3D電視的發展軌跡將與之相似。實際上,經過二年的市場培育與消費者啟蒙,3D的概念已經被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
預計2011年3D電視將進入快速成長通道,全年銷量有望突破300萬臺,年均增速呈幾何態勢。
目前,制約3D電視發展的因素,主要體現在“節目源少”、“需佩戴3D眼鏡才能觀看”、“危害視覺安全”三個方面。但是,隨著電視臺3D頻道的開播及裸眼3D電視的推出,前兩個問題有望得到部分解決。第三個問題目前尚未看到實質性推進。但是我相信,和液晶一樣,這些問題都是新產品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有望在未來3—5年內徹底解決。
因此,我們對3D電視未來的發展,抱持強烈信心。
對于彩電企業而言,必須清晰看到3D電視未來發展前景,積極、穩妥地予以產業布局,既不可過于保守,也不可過于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