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我國10個省28個市的銷售網點進行家電下鄉產品質量、標識標注、履行“三包”等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家電下鄉存在諸多質量違規問題,無統一指定銷售標識牌卻銷售下鄉產品排在首位,有超過13%的被調查專賣店存在此現象。這是記者近日從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獲悉的。
據介紹,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共對北京、天津、重慶、廣東等10個省(區、市)的28個市(區、縣)的121個鄉(鎮)村(屯)183個銷售網點(專賣店、商場)、11014名消費者進行了明察暗訪,調查結果不容樂觀。
最高限價成全國統一價
此次調查發現,25家銷售網點無統一指定銷售標識牌卻銷售下鄉產品。按照規定,家電下鄉銷售網點應在顯著位置統一懸掛“家電下鄉指定店”標識,張貼產品公示欄和購買須知,公布中標產品型號、最高限價及申領補貼流程等政策。但東莞石碣鎮光大電器廣場、樂美福東聯電器城等專賣店都沒有懸掛統一標識牌或產品公示,照樣銷售下鄉產品,消費者難以分辨。
除了乘機銷售不合格商品外,一些商家用非中標產品冒充中標產品,還有的將非下鄉產品充當“下鄉家電”銷售。如沈陽蘇家屯蘇寧電器商場銷售的容聲冰箱(型號BCD-178G/x1、BCD-209SC),青島城陽利群電器商場銷售的海信平板電視(型號TLW26-78K)、美的熱水器(型號F50-210S),并非下鄉產品,卻以“下鄉家電”銷售,而且一些中標產品竟在非中標區域銷售。
銷售價高于中標最高限價。一些企業將下鄉家電規定的最高限價當成全國統一價,一些商場、專賣店隱瞞最高限價,銷售價高于中標最高限價。如青島城陽區利群電器商場銷售的TCL平板電視(型號L26P11),標價4599元,最高限價只有3500元;東莞石碣鎮光大電器廣場銷售的星星牌冰箱(型號BCD-219AV),標價2880元,而最高限價為2500元;東莞石龍鎮華強專賣店銷售的美的冰箱(型號BCD-208SM),最高限價2498元,卻開價2700元。
銷售能效等級未達標空調。從2010年6月1日起,有關部門規定下鄉空調能效等級必須在3級(含)以上,原3級以下的4、5、6級能效空調被禁止銷售,調查發現,有21個縣(市)16個商場或專賣店,如東莞石龍鎮榮達電器店、沈陽蘇家屯區蘇寧電器店等仍有銷售,占查訪同類商場或專賣店總數的8%。
下鄉專用標識使用混亂
虛假標注能效等級,功耗銘牌標注不規范。調查發現,一些商家虛假標注能效等級,實際能效達不到所標注的等級。有的企業只標額定功耗,不標安全功耗,因額定功耗值小于安全功耗值,使用額定功耗值反而不省電。
抽取標識卡和說明書,將下鄉產品當作非家電下鄉產品高價銷售。下鄉產品說明書必須粘貼下鄉標識卡,標明品名、品牌、型號、最高限價,經銷商不得抽取或偷換。但東莞石龍鎮蘇寧電器綠化路店銷售的奧馬冰箱(型號BCD-202NB),有說明書并無標識卡,其銷售的三洋洗衣機(型號XQB70-S8218),標識卡和說明書都沒有。
產品標識卡隨意被更改。家電下鄉產品的品名、品牌、型號、限價等內容必須規范印制在標識卡上,但調查發現,一些專賣店銷售的下鄉產品品名、品牌、型號、限價等內容是隨意粘貼在標識卡上的。
專用標識顏色五花八門。家電下鄉標識標準色為紅色,而有些專賣店(商場)出現了白、綠、藍等不同顏色,讓消費者霧里看花。共有21個縣(市)26個電器專賣店(商場)存在這種現象,占查訪專賣店(商場)總數的14%。
商品標簽標注與所售實物不符。有的竟將不符合標注要求的商品代替“下鄉產品”。如武清慶豐電器專賣店的星星冰柜,標簽型號BCD-180JD,實際銷售的樣機型號卻是BCD-158D;標簽型號BCD-256J、BCD-225J,實際銷售的樣機卻是BD/BC-180C。
一些服務電話無人接或總占線
《全國推廣家電下鄉產品招標文件》規定,投標企業維修服務能力必須覆蓋所投標省(區、市)所有鄉鎮,維修服務網點在每一個投標省(區、市)的縣(市)覆蓋率不得低于90%。而一些企業為達標,鉆了“一個網點可做多個品牌維修服務”的空子,紛紛跟一個維修網點簽訂所謂“維修服務協議”,該網點卻又難以承擔真正的維修義務,導致很多農村消費者訴求難以解決。累計查訪的451家企業,共計1936個售后服務網絡中,有238個服務電話無人接聽或總占線,占12%。一些中標企業并未開通24小時免費售后服務熱線,有的品牌企業在縣(鄉)根本沒有維修網點。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不能兌現服務承諾。據對9460名消費者調查,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有2.1%的消費者反映在72小時以外才得到解決;有5.6%的消費者說,企業對所售家電產品并沒有進行安裝調試和產品操作指導。如查訪保定容聲熱水器熱線,對方也不問什么故障、型號等,就回答“熱水器售后公司規定"不管",你找商場吧”。
部分售后服務人員業務不熟,對“三包”規定和企業服務承諾不清楚,尤其對保修期內多次維修,能否退換貨及提供備用機等規定更是一無所知。另據對9460名消費者問卷調查,有3.8%的消費者認為維修人員技術不好,3.5%的消費者認為收費不合理,2.5%的消費者認為售后服務反應慢,態度惡劣。不僅如此,一些企業服務渠道不暢,各環節責任不清,本是當地服務保障范圍,卻將責任推至他方,或受理了消費者訴求也有始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