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節后務工人員陸續返城,一些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流動人口聚集地區的社會治安管理問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面對這些地區人口流動性大、新興產業多、失地失業人口多、城市擴張等因素造成的社會治安工作量大、治安形勢復雜、犯罪率偏高等問題,近來年各地都頻頻出臺各項措施,以提升整體防控能力。
其中,北京市政府一直在探討摸索一種新型的“村莊社區化”管理模式。而以大興區為開始、昌平區為推廣發展的,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社區圖像管理系統建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社區管理”,逐漸成為北京城郊農村管理的新模式。以昌平區為例,自2010年7月初確定在100個村莊全面推行“村莊社區化”管理模式,并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工作以來,目前,前兩批70個村莊的社區化管理技防設施(圖像視頻管理系統)已基本實現了村莊內街門、校園等重點部位及主要大街全面覆蓋。已實施社區化管理的村莊治安秩序明顯好轉,例如北七家鎮白廟村實現刑事案件“零”發案,去年8-10月份,第一批啟動社區化管理的45個村莊,發生可預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7.7%,村莊社區化管理工作成效顯著。
“治安問題屢屢被社會關注,特別是流動人員聚集的地區,”昌平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談起推行村莊社區化管理的初衷時說道,“村莊的社區化管理為保一方百姓平安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手段。”對此,昌平區社區圖像管理系統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海康威視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隨著平安城市建設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區縣開始規劃村鎮監控項目;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為社區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是未來農村平安城市建設的重點之一。”據了解,海康威視為國內領先的安防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全球第一大平安城市項目——“重慶平安城市”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另據相關主管部門透露,由于目前區縣平安城市項目還處于開始規劃階段,在相關設備的選擇中,會更加傾向于使用新的產品和技術。此外,由于農村社區管理項目涉及區域廣,不少(前端)設備都部署在人流量集中且人口嚴重“倒掛”(流動人口大于常住人口)的地段,容易遭到不法人員破壞,這些都對設備的可靠性,以及廠商的技術支持和服務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參與企業需要具備技術先進、產品可靠、服務體系完善等綜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