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過2010年初的3D電影《阿凡達》上映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3D轉播后,3D概念逐漸為消費者所熟悉,3D電視更迎來新的市場機遇。為將2011年打造為中國3D電視發展大年,各大家電企業火速推出3D新品,引發了3D電視的推廣高潮。著名家電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目前,消費者對3D電視關注度極高。我們可以看到,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消費者對3D電視整體認知快速提升,一方面在于彩電企業的大力宣傳推廣,另一方面也表現出消費者對3D電視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陸刃波也對3D電視市場發展表示一定的顧慮,他認為國產彩電集中發力3D電視一方面是為了順應潮流以保衛日漸稀薄的利潤率,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下一輪3D競賽全面布局。但是,由于受片源、價格、欣賞體驗等因素的制約,3D產業的發展還存在不少桎梏,如何改善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將是國產彩電廠商們必須面對的考驗。
2010年3D電視勢如破竹 國產企業市場表現欠佳
2010年是3D電視元年。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數據顯示:3D電視的普及速度比LED電視和互聯網電視要快很多,僅用19周時間,市場普及率就達到了1.5%。市場行情甚至在2010年中秋節至10月10日期間出現一波小高潮,全國100個主要城市3D電視零售量突破2.1萬臺,當仁不讓地坐上了彩電市場增長速度排行榜的頭把交椅。但是目前國內消費市場也呈現出多樣化的布局特點,企業在一、二級城市大力推廣高端的、利潤率高的主動快門式3D電視;而在三、四級市場主要以價格低的偏光3D電視來吸引“潮流”人士。
在今年美國的CES展上,各從參展企業更是無一例外的展出更為高端的3D電視。3D電視新一輪市場爭奪戰即將拉開序幕。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統計,目前市面上已經推出3D電視的企業有三星、海信、LG、創維、松下、TCL、索尼、長虹、夏普、康佳、海爾、東芝,幾乎囊括所有主流品牌,將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競爭提升至新的階段。而清華同方、明基等二、三線品牌由于技術儲備明顯不足,沒有3D電視產品上市銷售,再加上渠道覆蓋的不足,將在這一輪的競爭中拉大與一線品牌間的差距,品牌影響力弱化將導致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3D電視攻克節目源是關鍵 產品價格下降明顯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2010年3D電視消費需求調研咨詢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消費者無法接受3D電視的主要影響因素中,價格昂貴和節目源匱乏占據前兩位,分別為37%和28.1%。而到了2010年12月,情況已有很大改觀。
這主要得益于國內多家電視臺參與制作3D電視節目,大力推動3D片源的完善。目前,央視、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電視臺都在醞釀3D頻道;全球3D電影的制作數量明年將超過今年的50多部,達到70部以上。與此同時,很多彩電企業都在進行各種嘗試和努力,積極與內容制造商合作,例如松下與好萊塢結成伙伴關系,三星與夢工廠結成伙伴關系等等,這些企業正在與全球的核心電影和廣播電視供應商一起推進內容平臺的合作。另外,2D到3D的轉換也是3D影視內容提供的有力支持,據了解,好萊塢已經有20-30家公司開始了2D到3D電影內容的轉換試作,并進行商業化試水。隨著生產技術的成熟、產業鏈的完善以及產品競爭的加劇,3D電視最終的價格預計明年將下降到城市小康居民可接受的程度。
而在價格方面,3D電視的價格下降幅度明顯。國產彩電企業3D價格普遍較低,最新一輪家電下鄉中長虹8款3D電視全部以6999元超低價格中標,而康佳42寸智能3D電視LED95D僅為9000元。
3D電視兩大陣營PK 主動快門更獲市場認可
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最新調研數據顯示:3D電視的市場認知度已超過80%,2011年春節、五一將成為3D電視放量的黃金銷售期,預計2011年3D電視的銷售額比重將可達到30%以上,價格較目前下降約30%左右。
面對目前市場上市的3D技電視,有偏光式和主動快門式兩大類,消費者在選購過程中有很大的疑惑,不知哪一類技術更具優勢。電視技術專家表示:從顯示效果來看,主動快門式技術略占優勢,偏光式3D技術更注重便利實用。如果對影像畫質有較高的追求,主動快門式是較理想的選擇。偏光式3D的缺點比較明顯:一方面3D分辨率較低。僅能達到540線,很難實現3D原分辨率。3D畫面輕便但不清晰,長時間觀看比較刺眼,頭偏60度后畫面變為全黑,局限性大;另外一方面,偏光式3D電視的材料費增加。偏光膜價格以及增加亮度補償D-BEF都是需要支出的部分。其三,偏光式3D電視的產能低。這主要是因為原有LCD屏上粘貼偏光膜后,組裝良品率較低,一旦發生不良后無法修理。專家陸刃波也表示:3D電視在后期導入市場時技術的選擇尤為重要,3D電視市場的競爭過程將是殘酷的,主動快門或將占據高端主導地位。目前的兩大技術陣營也是各有優勢,但尚不能完全消除消費者觀看時眼睛的不適感,能領先一步完善技術的廠商將贏得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