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的轉折點在于上市。作為一個家族企業,上市之后的創維遇到了很多困難,而正是解決這些困難的過程,使得創維有了質的變化。
2001年我加入創維的時候,也是創維最困難的時候。當時主要的問題在于老板和經理人之間有不同的意見,因為這個問題沒有處理好,直接影響了創維的發展。我到了創維以后,感覺最困難的就是人心比較散。一些高層都走了,研發人員也走了很多人,項目也做不了。我去了以后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解決職業經理人和創始人的關系問題。
當時創維已經上市,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創維內部必須改革,這就需要有人去推動。比如職業經理人制度,由于我們的職業經理市場本身的不完善,職業經理人本身素質有待提高,再加上企業本身也有一些問題,就需要大家形成一個共識,把其中的利害關系厘清,把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建立起來。讓職業經理人靠制度、靠流程來管理企業,每一個人在某一個環節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不能因為某一個人而對公司造成致命性的傷害。除此以外,大家要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同時各自分享各自應得的發展成果。
這個過程其實比較痛苦,比方說那個時候需要實行分權管理,開始老板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我不能管?但公司要運行,他不去推動這個事情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可以說,創維的改革一定是以老板為主導去推動的。
創維的改革能夠成功,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那就是大家都要把創維當作一個事業來做。這樣我們跟老板“爭取權力”的時候,老板也會認。我們要這個權力,出發點是為了公司的發展,是為了我們的事業,而老板也是為了公司的事業,大家就很容易達成共識,也就很容易讓步。這個應該是最高的原則、基本的原則。我覺得并不是只有企業家才能有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也能有企業家精神。什么是企業家精神?那就是他要把企業當作他一生奮斗的事業來做。
對于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在創維這十年,我們作為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參與者、推動者,在治理結構和制度化方面的建設對企業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這種制度的建立是需要外界環境推動的。老板一開始也不愿意改變,但是環境給他的壓力讓他不得不去思考。這就像一個無解的命題,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創維能夠穩步發展,就在于制度的作用。在老板出事之前,創維的制度就已經建立起來了。老板是在2006年7月7日正式入獄的,當時對他的限制比較嚴,我們去探望他,見個面也說不上幾句話。進去之前老板也沒有什么安排,我們就是沿著制度規定的方式在做。現在老板出來以后,他也不到我們公司,來了也從來不跟下面的人見面,可能去做一些自己的事。當然作為大股東,他也會關心企業的發展,也會在旁邊看我們,比方說哪些地方有改善,哪些有問題,但是意見是一個建議,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決策機制,大的決策權是董事會,我們全部是職業經理人,老板太太一個人“一票”,但是董事會“一票”不能左右任何東西。
但這并不妨礙我和老板之間的親密關系,我原來叫他董事長,現在叫他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