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視頻需求正呈爆炸式增長。隨著人們對于隨時隨地的多媒體訪問需求的日益迫切,TV隨地接收服務隨之應運而生。對于服務提供商來說,這是好事,他們正希望為其產品組合增加新的消費者應用;但與此同時,這對支持基礎設施設備提出一個巨大的挑戰,更不用說潛在的難題了:處理來自媒體網關的視頻所需的性能必須滿足低功耗的要求,以便不會給基礎設施造成過重的負擔,但同時又一定要滿足成本控制和可持續性的要求。
新處理器和流媒體架構在視頻轉換編碼實現方面優勢明顯——與當今基礎設施設備常用的處理器技術相比,一些新產品的功率/密度比提高了15倍之多,可幫助打造高性能、低功耗的移動視頻平臺解決方案。
移動視頻與TV隨地接收服務的發展
在2009年下半年,據一些市場分析顯示,YouTube平均每日處理約10億個視頻訪問。而在2008年,該數字尚為600萬。更有報告指出,到2015年,將有120億臺設備(包括電視、臺式電腦、筆記本、上網本和智能電話)訪問5,000億小時的視頻信息。(來源:英特爾)。到2013年,移動視頻電話的保有量將達到4億部(來源:訊泰)。在2012年,視頻將占所有互聯網流量的90%;在2013年,視頻將占所有移動通信流量的70%(來源:思科)。很明顯,人們對于廣泛的且易于訪問的視頻內容有著巨大的消費需求,且該需求正與日劇增。為滿足這種需求并保持訪問的易用性,用于處理和交付這種視頻內容的服務器、視頻流和媒體網關的數量都必須伴隨處理工作負荷的激增而呈指數倍地擴充。與聲音信號和其它典型的互聯網內容相比,視頻需要更高量級的處理能力,尤其當視頻被傳送到各種類型的瀏覽客戶端設備上時更是如此。當然,處理能力的提高也意味著能耗的增加。
視頻編碼轉換是此類處理負載中的主要部分,結合上述增長,此項任務引發了巨大的潛在能耗增長,這對已有的基礎設施構成了很大的壓力。
對視頻轉換編碼的需求
待分發的視頻來自各種捕捉設備,它們具備不同的分辨率和編碼能力。例如,應用MPEG4編碼的CIF智能電話或者應用H.264編碼的720像素可攜式攝像機都可以作為捕捉設備。同樣,用于接收視頻的客戶端設備也具備不同的解碼能力(解碼能力因設備的功能或處理器的周期數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QCIF H.263蜂窩電話、解碼高清H.264的高端筆記本電腦。將視頻上傳到網絡上播放和/或存儲,其目的是希望任何人都能夠觀看,然而,現在還缺乏剛性或通用的視頻交換標準。為滿足這一目的, 視頻分發和網路服務提供商必須提供透明的編碼轉換功能。
此外,人們對視頻傳送的期望已變成要求實現實時視頻傳送,而無需先將部分或整個視頻文件下載到客戶端設備的緩存器中,對互聯網電視和監視系統來說尤其如此。這種實時傳送需求加大了視頻傳送系統的負荷,同時,也增加了能耗。
編碼轉換/流媒體平臺體系結構
長期以來,音頻編碼轉換設備一直是網絡的核心設備之一,它通常借助基于DSP的專用硬件來實現。然而,視頻編碼轉換的情況卻并非如此。通常,編碼轉換和流媒體直播視頻設備均基于標準服務器平臺之上,在接近視頻存儲位置的環境中尤其如此。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視頻傳輸服務都是基于互聯網的(即使絕大多數的瀏覽客戶端都是手機)。這意味著大多數視頻編碼轉換功能都是由基于服務器的網絡基礎設施完成的。因此,由戴爾、惠普等公司提供的x86服務器平臺對視頻編碼轉換來說非常通用。此外,一旦利用x86平臺實現了基線流視頻能力,生產商和視頻服務提供商就會普遍希望擴展其產品的功能,以便包含直播對等視頻通訊和視頻會議功能。
x86在視頻轉換編碼中的廣泛使用還有其它原因。舉例來說,隨著視頻需求的增長,有能力提供轉換編碼設備的人越來越多,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可用的視頻CODEC IP或者有所需的經驗和資源。而市場中有大量支持x86的開放源編解碼器。此外,希望提供視頻服務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都已配備好x86設備。這樣,視頻編解碼器和x86硬件設備的易得性使得x86大行其道,然而它在解碼轉換方面的效率卻極其低下。
因為x86是通用處理器,因此可應用于許多場合,但其功耗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