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面板企業布局大陸尋發展
2009年12月底,臺灣方面舉行“跨部”會議對放行液晶面板和晶圓到大陸投資進行最后的調研,最快2010年1月就可以達成最后的文件,而且一旦放行后不會在予以新的限制,對于布局大陸市場一定會遵循“技術領先”、“以臺灣投資為主”原則來開放。
2010年2月10日,堅持實施多年技術封鎖方針的臺灣經濟部門宣布,有條件地開放島內6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赴大陸投資。新規定允許臺商在大陸設立3條6代以上生產線,不過必須與其在臺灣當地工廠有1個世代的技術差距。
雖然仍有技術限制,不過先比之前的技術封鎖無疑是一個讓人振奮的消息。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第一、全球第三的薄膜液晶顯示器(TFT-LCD)制造企業,公司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達20.9%,2009年公司實現營業額118億美元。
2010年4月21日,友達集團旗下LED廠隆達計劃今年擴產四倍,并前往蘇州設生產基地,建立從上游磊晶、中游晶片、下游封裝到應用產品“一條龍”營運模式。
目前隆達在臺灣月產3萬片磊晶片,預估今年底增加四倍到13萬片,MOCVD機臺有60至70臺。為接近背光模組廠,隆達也將在蘇州建廠,廠區占地達24萬平方米,預計第二季動土,明年第一季量產,屆時會有50臺MOCVD機臺,搶攻LED背光源和LED照明的大量需求。
4月29日,友達光電舉行董事會決議,與海爾集團于山東省青島市海爾工業園區以合資方式設立液晶電視面板后段模塊廠;與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之下屬子公司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于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開發區以合資方式設立液晶電視面板后段模塊廠。
其中與海爾集團合作成立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初步將命名為青島海爾光電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訂為美金700萬美元,海爾持股占70%,友達持股為30%。 此投資案經相關主管機關核準后,將是友達繼布局華東、華南、大西部地區之后,深耕華北與當地品牌緊密合作的后段模塊廠。
2010年初,友達與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簽定協議,在合肥投資建設32英寸以上液晶面板模組工廠和液晶電視項目。一期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5000萬美元,占地500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建設規模40萬套/月的液晶顯示器模組、電視機組裝以及背光模塊等相關零配件在內的上下游整合的生產基地。項目于2010年5月份啟動樁基建設,計劃于2011年5月建成并投產,預計2011年將實現產值65億元,2013年產值190億元。
今年3月19日,臺灣面板生產商奇美電子、鴻海旗下公司群創光電和統寶光電“三合一”,“新奇美”正式組建。
4月,新奇美的綜合收入達15.9億美元,環比增長30%,同比增長287%。趁勢而上,該公司決定將以公募或私募,辦理發行7億股現金增資,或增資發行海外存托憑證(GDR)案。新奇美目前將觸控面板與強化玻璃作為主要生產項目。
新奇美成立僅一周,CEO段行建就表示他們正在考慮在內地投建液晶面板廠事宜,不過具體細節并沒有透露,但表示他們會盡快向臺灣監管部門提交申請。
段行建此前表示,盡管奇美有很多高端技術,但是任何建廠事項都不會在合并之前進行討論。目前來看,合并后的新奇美顯然在加快競爭內地市場的步伐,畢竟競爭對手友達已經走在其前面。
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也表示,合并后的集團新面板公司將來一定會在大陸蓋廠。
通過臺灣兩大液晶面板巨頭的一系列舉動和大陸投資可以發現,臺灣的面板廠商布局大陸的意向非常明確,臺灣面板廠商也早就認識到了大陸市場的重要性,此前,友達高層曾多次表達赴大陸投資建廠的意向,并呼吁臺相關部門盡快對政策松綁。現在臺灣經濟部門終于放寬相關政策,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環球等外資投行均認為此舉有利于大陸和臺灣液晶面板行業的共同發展。
業界也普遍認為,大陸與日韓面板企業存在品牌競爭關系,兩岸面板產業才是真正的優勢互補,一方出技術,一方出資金及包銷,對臺灣面板廠將是一大契機,能繼續擴大市占率,以與日、韓分庭抗衡,對內地電視廠商也能掌握相關核心技術,增強品牌競爭力,提高企業利潤,實現兩岸雙贏。
ECFA帶來兩岸面板業抗韓新契機
2010年6月29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炳坤在重慶進行第五次正式會談,就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進行業務磋商,并最終簽署協議。
根據該協議附件一,雙方將對部分產品實施早期收獲計劃,電子產品進入了這一降稅或免稅之列,而此前備受產業界各方關注的液晶面板卻缺席此次降稅清單。但是,這并不影響兩岸液晶面板產業的合作共贏,和聯手抵抗日韓壟斷的決心。
銀河證券家電研究員朱力軍表示,兩岸間的經貿往來此前是不對等的,而ECFA是兩岸經貿正常化的制度性安排,此協議簽署后,兩岸經濟合作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雖然目前液晶面板產品位在ECFA降稅清單之列,但兩岸簽署ECFA已經形成巨大產業利好,有望增強兩岸彩電制造業的的投資和消費信心。”
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鋒表示,“雖然此次ECFA協議并未涉及液晶面板產品,但兩岸液晶產業鏈協同合作早已初具規模,已然表達出共同抗韓的決心。
“電子產業是最不需要簽署ECFA的一個產業”,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江炯聰表示,在過去10年間,臺灣地區電子產業已經早早完成在中國大陸的布局。
友達和奇美等臺灣液晶屏制造企業在大陸投資建廠正在實施,臺灣上游制造商和大陸彩電整機制造業的關聯必將更加緊密。據了解,友達合肥工廠已經于6月29日舉行奠基儀式,該廠投資10.5億元,招工5000人,預定于2011年5月投入生產。。而臺灣另一面板商奇美顯然頁沒有停止繼續布局內地的步伐。有消息稱,奇美在大陸正進行新一波布局計劃,包括在成都及武漢市新建后段模組廠,奇美位于寧波、南京、佛山三地的工廠亦同步進行擴廠計劃。
雖然此次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降稅清單中沒有看到液晶面板產品的身影,這難免令人失望。但目前兩岸液晶面板和整機制造企業合作已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本著攜手共同繁榮的目的,正在努力打破中國彩電制造業對韓國面板業的過度依賴。
行業人士表示,彩電產業界應從前瞻、宏觀的角度來看待ECFA的簽署。ECFA所涉及的十類產品將通過雙方的降稅安排,兩岸產業鏈中的加工制造成本將得以降低,這將大大降低在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的成本,并推動臺資企業更多開拓大陸內需市場,液晶面板和整機制造業的經濟依存度將進一步加強,ECFA為兩岸面板業帶來了抗韓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