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視目前在市場上處于“慢熱”階段,彩電業廠商均在殷切盼望相關國內技術標準盡早出臺,以催熱3D電視產業鏈。
長虹某高層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標準是3D電視顯示技術規模化應用和市場規范的前提。由于3D電視中國技術標準尚未出臺,使得不少廠家不愿意過大投入,導致了3D電視以及產業鏈配套產品(包括3D影碟、3D眼鏡等)無法量產,單位生產成本很高,自然阻礙了3D電視產品的銷售。
“3D電視會為平板電視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而制定統一的中國技術標準則可以有力推動3D電視產業快速、健康地發展。”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電子設備與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張素兵稱。
事實上,作為彩電行業的政府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相當重視3D電視標準的制定工作。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從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獨家獲悉,在工業和信息化部2010年第一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征求意見稿)中,包括了《立體電視術語》。《立體電視術語》主要起草單位包括南京大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長虹、TCL、海信、創維等,計劃完成年限為2011年。在工業和信息化部2010年第一批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征求意見稿)中,包括了《立體電視圖像質量測試方法》。《立體電視圖像質量測試方法》主要起草單位包括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TCL、海信、創維等,計劃完成年限為2011年。
以上兩項標準都是由全國音頻、視頻及多媒體系統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組織制定的,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范科峰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目前3D電視產業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廠家研發、生產和消費者購買過程中都缺乏衡量依據,不規范的狀況使得3D電視產業的發展受阻。已經立項的國家標準《立體電視術語》和行業標準《立體電視圖像質量測試方法》的草案在經過數次討論后已經初步完成,預計明年年中將正式頒布。
據介紹,行業標準《立體電視圖像質量測試方法》對3D電視的關鍵性能指數做了明確的規定。該標準還規定了需要佩戴立體(3D)眼鏡作為輔助設備的3D電視的立體圖像質量的測量條件和測量方法,適用于需要佩戴立體眼鏡作為輔助設備的3D電視,作為設計、生產和試驗過程中評定其立體圖像質量的依據。這樣一來,該標準就能夠為3D電視市場的參與競爭者提供統一的衡量尺度,也使得在3D影像處理芯片、3D影碟機、3D影碟內容等配套產業鏈的廠商們能更密切地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