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視技術讓人眼通過屏幕觀看的視覺體驗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還原了一種真實的視覺體驗,讓我們回到了真實的世界,但與此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尚未完善的問題困擾著消費者,也讓大量的電視消費者群體欲罷不能。如視角問題、刷新率問題,而最大的問題都集中在佩戴眼鏡對觀看習慣的挑戰上。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指出:“佩戴眼鏡觀看3D電視的方式必將被裸眼3D電視所替代,雖在產品技術及市場化的道路上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企業應從現在開始做必要的技術儲備,3D電視或成未來電視的終極表現形式”。
戴與摘的苦與樂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對3D電視觀看感受的相關實驗顯示:雖然企業已經在3D眼鏡的設計上煞費苦心,在材質以及工業設計上傾注了諸多保證眼部舒適度的技術元素,但根據實驗表明長時間佩戴專業眼鏡觀看3D電視會造成觀看者在看事物時視覺疲勞,更為嚴重的會產生頭暈、惡心等現象。“雙重壓力”下,眼睛會是什么狀況?人又會有怎樣的感受?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查資料顯示:46%的消費者表示戴眼鏡看3D電視有不適感。首先舒適度的問題表現在戴眼鏡上,對于近視的用戶來說,兩副眼鏡掛在鼻梁上,不能不說是一個負擔;其次,在觀看時,觀看者需要站在特定角度,你偏離3D電視正面的角度過大,那么很可能就讓3D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立體感,對于那些習慣隨意在家中最舒服的位置躺臥觀看的用戶來說,看3D電視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遇到這種情況,眼鏡就成為了消費者享受的最大障礙,不戴眼鏡就能看到3D畫面成為消費者夢寐以求的事,這樣,裸視3D技術便應運而生。日前TCL推出的65寸P10“偏振光式”3D互聯網電視和55寸X11“快門式”3D互聯網電視以及東芝20與12英寸的裸眼液晶3D電視都擺脫了這種束縛,使消費者在平面外上就能享受到3D效果。
裸眼技術仍存缺陷
裸眼3D電視由于技術的限制,各個廠商的商品都不盡相同,TCL已經實現銷售的裸眼3D立體電視TD-42F,屏幕尺寸為42英寸,這款TCL裸眼3D立體電視的立體顯示效果是通過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鏡屏,將經過編碼處理的3D視頻影像獨立送入人的左右眼,從而令用戶無需借助立體眼鏡即可裸眼體驗立體感覺;東芝發布了尺寸分別為20英寸與12英寸的兩款裸眼式3D電視,東芝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功,裸眼3D電視在技術上仍然沒有克服兩個存在已久的大問題:首先,清晰度一直不夠高;其次,視角一直有限制。據報道,東芝最新展出的這幾款裸眼3D電視最大視角仍然只能達到40°左右,觀眾的視線一旦離開了這個狹窄區域,還是會看到屏幕上出現雙重影像。目前為止,裸眼3D電視由于價格、片源等因素,暫時只用于商業,對于家庭裸眼3D電視來說,很可能還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技術完備和市場籌劃階段,但要說明的是裸眼3D的出現,必將成為3D電視最成熟的一種表現形式。
做裸眼3D技術儲備抵御未來市場洗牌
現在裸眼式3D技術大多處于研發階段,所以大眾消費者接觸的不多,從技術上來看,裸眼式3D可分為光屏障式、柱狀透鏡技術和指向光源三種。據悉,日本已經開發出裸眼動態3D技術,對于中國來說在裸眼3D技術的開發上慢了半拍。
大多數廠商表示裸眼3D電視尺寸越大成本越高,而且成本是呈幾何級數增長:一是采用裸眼3D技術的顯示器必須是工業顯示器,制作工藝與普通的液晶顯示器有很大區別;二是3D電視的貼膜雖然制造容易,但要保證“點對點”對應貼膜卻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題。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電子產品的盈利期是在產品推出前期,而不是后期,中國企業與外資相比主要是技術上的滯后,提前抓住3D電視技術的關鍵,對3D電視要做重點的技術儲備,每一次新的技術賣點的出現,在中國彩電市場都意味著一次新的洗牌,而技術研發能力成為保證在每一次洗牌中立于不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