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板這個產業,我們也見證過很多次世代交替,一個技術的改朝換代或是消失,可能在 6~10 年間就會發生,像是 PDP ,因此很多廠商想轉型,一定要找到真正具有發展潛力的技術。
然而觸控面板這個產業,往往是 Touch Sensor 的解決方案準備好了之后,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例如送樣給客戶評估,任何客戶端反應回來的問題,都要花上 1~2 個月時間修改,因此耗費的時間、人力以及成本難以估算。
很多人想要進來做觸控,一投進來不多久就撤退,原因就是除了觸控之外,沒有其它可以支撐營運的產品,而要在觸控產業站穩腳跟,又至少要將近兩年時間。
對從彩色濾光片 (CF) 轉型觸控面板的達虹來說,維持 CF 業務也是支撐達虹發展觸控面板的主要力量。
最后則是客戶組合以及經驗,能不能支持在觸控面板市場長遠的發展。
對一線品牌的客戶來說,其供貨商往往必須要提供 1~2 年的產品開發藍圖 (Roadmap) ,以及超過 3 年以上更大尺寸應用的開發計劃,才能確保具備成為供貨商的潛力以及未來合作的穩定。
基本上光是要準備好一個產品線,至少要提前兩年,光是開產品,就要花 1 年的時間。例如蘋果準備了好幾年才推出 iPhone ,又與供貨商合作超過 1 年才開出產品,在布局期間多少廠商必須咬牙苦撐,若無其它產品支持營運,很容易就半途而廢。
而接下來進入中大尺寸面板應用,又即將面對更大基板尺寸的產能投資,未來觸控面板產能供應勢必將移往 4.5 代、 5 代,甚至可能也會有 6 代線,越來愈大的投資,不僅新進入者的門坎越來越高,其它在后面追趕的廠商,也因為上一波不景氣而縮手投資,在新產能、新技術方面,也將拉開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