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臺灣觸控面板產業,投入的業者很多,每家都想要做,但是實際上觸控面板產業沒有那么簡單,往往都是一個產品準備要推出了,考驗才剛剛開始。
像是 Windows 7 即將推出,每家都想推支持 Windows 7 的觸控面板,也想辦法要通過 Windows 7 認證,但是 Windows 7 只是一個起跑點,并不是終點,并不是產品通過微軟 (Microsoft) 認證就好了,就像是很多人想用許多替代方案取得認證,如是改良電阻式技術,推出可以支持多點觸控的產品,或是改推光學式技術,但是觸控操作好不好用,消費者的體驗是最直接的。
觸控面板能不能達到 True Touch 很重要,根據我們跟許多大客戶談的結果,盡管很多觸控技術都提到可以支持多點觸控 (Multi Touch) ,但如果不能做到真實兩點或是多點,最終還是無法達到像是 iPhone 這樣直覺式、流暢的操作。
光學式觸控是透過照相或是投影的方式推算手指接觸面板的位置,技術非常不容易,也可能會有操作起來不流暢的問題,例如手指還沒有碰到屏幕就 on ,手指拉起就 off ,透過照相方式推算,畢竟與手指直接接觸的操作方式不一樣,很容易會有判讀錯誤的問題。
雖然很多人會認為,只要消費者習慣之后,很容易就可以接受這樣的操作方式,但是我覺得不能有教育消費者的想法,操作接口好不好用,人性化、直覺式的體驗是最直接的,而且要能夠流暢。
殺手級應用仰賴真實多點觸控
尤其是 Windows 7 推出之后,未來軟件廠商開始著手開發觸控面板用的游戲及軟件,觸控面板能不能支持真實多點,操作夠不夠直覺式、流暢,將是軟件能不能成功推出殺手級應用、并吸引消費者接受 Windows 7 的最大關鍵。
例如 iPhone 大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 iPhone 可以支持各種游戲軟件嘗試各種可能的操作方式,像是彈鋼琴等,因為 iPhone 是真正可以達到真實多點觸控,因此軟件廠商可以在它完整的支持下,寫出新奇有趣的游戲。
而目前觸控面板技術中,也只有投射式電容技術可以達到真實的多點觸控,不僅兩指,甚至可支持到 10 指。 10 指同時觸控,也許在目前手機面板上用不到,但是隨著 Windows 7 操作系統提供可以支持的平臺之后,未來在中大尺寸的應用會愈來愈多,例如游戲、甚至教育用途。
在支持多點觸控的投射式電容技術方面,現階段最大的尺寸已經有 21.5 寸,未來大尺寸的發展,即使到 30 寸也是可以達到的。
至于電阻式,雖然跟電容式一樣是透過接觸定位感應,但是電阻式除了需要戮力 ( 用手指產生的壓力 ) 之外,另一個缺點是會有位移的問題,同樣地也會造成操作不流暢的問題,為了達到可支持各種手勢辨識的多點觸控功能,電阻式仍需要進行改良,而且其本質還是電阻,在使用的流暢度、觸控施力的感受上,還是有相當的落差。
就以價格來說,經過改良的數位電阻,與投射式電容的價格其實相差不大,價格上的競爭力也大幅縮小。尤其是電阻式是采用兩層 ITO 薄膜 (F/F) 的結構, ITO Film 供應多掌握在日商手中,在材料受制于人的情況下,也很難占到便宜。
投射式電容目前市面上的報價 10 寸約 30 美元,數字電阻則在 20 美元左右,兩者的價差并不像外界以為是倍數的差距,另外投射式電容昂貴的主因在于 IC ,占成本高達 3 分之 1 ,隨著 IC 供貨商愈來愈多、愈來愈好,相信 IC 的價格很快也會下降,屆時價格就會直接威脅到電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