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產業是核心 技術創新是關鍵
國內企業在平板上游的突破(液晶模組、背光模組等),將使其在平板產業鏈上的成本掌控空間將從40%提升到55-60%,成本掌控空間提升將有助于成本的降低,同時,在平板上游的技術突破將使之和外資品牌的技術差距日益縮小。此外,國內企業還可憑借在應用技術上的一貫領先優勢獲取更強的產品差異化能力。
由此,國內彩電企業紛紛摩拳擦掌,修練內功,提高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完成在上游平面顯示核心部件領域對日韓的趕超。海信電器盡管規模較小但較早介入了液晶模組領域;TCL集團通過非公開發行股成功募集資金,新建液晶模組和整機一體化大型項目,目前進展順利;深康佳和長虹也加大液晶模組的投入。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金融危機促進產業整合,也給中國企業帶來機會。加快中國液晶平板電視產業鏈的建設,能夠在未來全球彩電業當中,有更高的競爭力。”
以TCL集團為例,其興建的液晶電視模組項目首條生產線已經開始全面量產,2009年2月份,量產首月共生產20,700臺32寸液晶電視模組,目前設計中的七條生產線中第二條生產線已經在4月開始量產。通過實施該項目,可大幅度降低彩電整機制造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并可全面提升彩電整機產品的品質和性能,加快新品的開發速度,提高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此外,其“模組整機一體化”項目也于2008年12月22日奠基,該項目總投資額5.98億元,可完成彩電整機生產(除模組以外)的全部環節,擁有整機300萬臺、SKD/CKD散件200萬套的年生產能力。該項目建成后將模組、整機制造進行一體化整合,通過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物流包裝成本,加快周轉,提升運營效率;同時可提高對關鍵零部件設計管控能力,而零部件逐步國產化可全面提高成本控制力。
上述國產彩電巨頭們在液晶項目的投產與建設,對于整個中國彩電產業轉型升級具有標志性意義,標志著中國企業在建立新興的平板電視核心競爭力和實施產業升級上已經邁開了自己步伐,事實上,2008年TCL液晶電視銷量增長迅速,同比大幅增長233.1%至418.4萬臺, 市場份額從2007年全球第13位提高到2008年第8位,為提升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