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市場上,山寨產品以其獨有的特色和優勢吸引了很多消費者,并客觀上促進了國內市場信息家電產品的普及,但是這種山寨橫行的局面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山寨”橫行就是盜版橫行,就是不鼓勵創新,就是有悖于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國家的科學發展觀。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山寨機低成本的優勢源于山寨產品對研發、專利權,以及檢測費用的“節省”。山寨機的高速更新也在于對其它品牌產品的惡意模仿。這必然導致從事了正規的開發、交納了必要的專利費以及檢測費用的正規廠商利益的受損。對山寨機的允許,某種意義上就是對“偷懶行為”和“明目張膽盜竊他人成果”的允許。這種行為的得逞必然損害企業基礎研發和產業創新的積極性。
山寨機對知識產權的不尊重將導致以研發和知識產權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失去生存的機會。將從市場方向,在根本上破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擾亂市場競爭發展的秩序。雖然,國內一些產業,目前需要向其它國家企業甚至是主要競爭對手繳納專利費用,但是這只能被當成由于我們暫時的落后必須繳納的“學費”:學生絕對不應該由于要交學費而故意荒廢學業!山寨機的種種低成本策略使其與正規廠商產品的起跑線大大不同,同時阻斷了技術和研發型企業實現成果價值的通道,從而令創造者價值受損、創新精神被抑制,導致市場競爭格局永遠在低層次徘徊,失去前進發展的動力和機會。
歷史發展的規律證明,但凡一項事業的后來者,如果想要追趕上前驅,就必然要付出比前輩更大的代價。在知識產權上,創新能力建設上也是如此。例如,一場長跑,落后的運動員如果要追上前面的運動員就必須擁有更大的速度,更頑強的信心和對疲勞更堅強的忍耐力——更多的付出。山寨產品的出現恰恰是對這種追逐精神的詆毀,對付出精神的詆毀,對成本責任的逃避。
山寨產品的成功是典型的“小富即安”的思想。山寨產品把簡單的利潤至于整個產業利益之上。山寨產品對研發的抄襲首先導致本來就處于競跑隊伍后端的民族企業的生存困境。任何的研發都需要市場的支持,需要利潤為其提供資金動力,需要實現市場價值的途徑。山寨產品的大量涌現從根本上斷絕了民族產業崛起和民族產業創新力建設的可能。
這里要著重指出的是,雖然筆者尊重山寨產品,尤其是山寨產品在造型和邊緣功能上的創造力,但是這方面的簡單成功并不足以彌補山寨產品的橫行給整個產業帶來的惡劣影響。在一個國家的一個產業沒有基礎理論創新、沒有基礎器件和工藝創新的基礎上,單純的外觀和邊緣功能為賣點的創新根本沒有能力塑造一個國際強勢的產業集群,更本不可能建立產業鏈上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