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舉世矚目的“中國奧運年”,“運動高清”成為平板電視最時尚的名詞。國內外平板電視廠商都緊緊扣住這一時代主旋律,競相推出了100/120Hz+MEMC倍頻插幀技術液晶電視。盡管各有各的稱謂,但萬變不離其宗,同樣都是改善液晶殘影、拖尾問題。
運動圖像拖尾現象是液晶電視的先天痼疾,難以徹底有效地消除。盡管一直以來國內外各大平板電視生產廠家都在積極探索有效解決途徑,先后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技術措施,譬如2004年-2005年致力于縮短黑白響應時間;2005年-2006年轉向灰階響應時間“超頻”,用過驅動技術將灰階響應時間降至4ms、2ms,甚至1ms;2007年隨之興起100/120Hz技術+MEMC技術,有效地改善了實際動態清晰度,但是依然不能根除液晶電視的拖尾現象。
倍頻插幀的技術特色
所謂100Hz/120Hz技術,其實就是就是對電視圖像信號進行倍頻插幀的一項技術,即將原50-60Hz場頻改變為120Hz。具體措施可以是“插場”技術方式,也可以以“插頻”的技術方式實現。前者是在原圖像的畫面中插入無圖像的黑場或灰場,以增加場頻,而后者是依據畫面場景內容以及前后圖像的相關性,選取關聯點進行動態點對點像素預估,重新產生一幅亮度、對比度和連續性更為精確的智能畫面,插進前后圖像之間,使場頻提高一倍。
100Hz/120Hz技術分別對應PAL/NTSC制式場頻。場頻(Vertical Scanning Frequency)又稱為“垂直掃描頻率”,是指每秒鐘屏幕刷新的次數,單位是Hz。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電視制式主要有PAL、NTSC和SECAM這三大類,其中PAL制式是我國和歐洲的廣播電視標準制式,標準的電視信號格式是每秒25幀畫面,每幀畫面由電視機按照奇數行和偶數行分2場掃描,因此電視機要在1秒鐘內掃描50場圖像,即50Hz。在NTSC制式中,電視信號則包含了每秒30幀的畫面,電視機按照每秒60場,即60Hz的頻率進行圖像還原。
要實現真正的100/120Hz技術,需要從軟、硬兩個指標上入手。在100/120Hz技術發展過程中,曾先后出現過簡單倍場、插黑場、插灰場、動態GAMMA等技術。嚴格的說,這些技術都不能很好的改善運動模糊,更未能解決運動抖動問題,F在國內外不少廠家應用的100/120Hz技術,同時配載了120Hz液晶屏,MEMC芯片電路,通過一系列精確運算,智能生成過度幀,將液晶電視的50Hz刷新率提升至100Hz,或將60Hz的刷新率提升至120Hz,從而有效地改善了運動畫面播放時的殘影、拖尾,基本上能達到清晰流暢的播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