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設施未配套到位
由于目前國內用戶觀看高清節目主要是通過網絡下載的途徑,因此多數網友都是配置HTPC或筆記本然后連接平板電視或投影機來欣賞大屏幕高清節目的。在HTPC中顯卡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市面上的顯卡基本上只配有VGA和DVI接口,帶HDMI接口的顯卡并不多,此外,筆記本也多數只帶VGA輸出,因此用戶還需要通過轉換接頭來實現設備對接。對于必須使用VGA-HDMI的情況來說,經歷了模擬和數字間的格式轉換過程,信號有損失肯定在所難免。對于使用DVI-HDMI的情況,盡管從理論上兩者間都是數字傳輸,信號不會損失,但實際應用中卻經常存在接口兼容性不佳,電視難以實現滿屏點對點顯示的問題。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即使顯卡配備了HDMI接口,然而顯卡未包括音頻信號的傳輸,因此通過HDMI接入顯示設備的只有視頻圖像而無聲音,用戶只能從HTPC或者筆記本的音頻出口連接顯示設備的HDMI的對應音頻接口,又或者是外接音箱來實現音頻信號的傳輸。當然,次世代的HD 2000顯卡也已經開始出現,該系列顯卡的HDMI接口開始考慮集成音頻信號的輸出,不過據筆者對現有的幾個平板電視進行對接測試,其針對不同機型的兼容性和穩定性仍然有待提高。
家庭影院音響系統的分接問題
盡管不少媒體認為HDMI接口可以同時實現音視頻的傳輸,然而對于稍微高級的視聽用戶而言似乎HDMI并未對音頻傳輸起多大的簡化作用。對音響效果有一定程度要求的朋友多數不能滿足于視頻設備本身附帶的伴音系統,更多情況下他們會另配音響,此時就涉及到多聲道輸出的連接問題了。
很顯然,我們不可能通過一條HDMI線來連接兩個甚至更多的音箱,事實上從功放到音箱這一環節我們還是必須沿用傳統的音頻接口和數據線而沒有絲毫簡化。也許能省掉的只是從碟機到功放這一環節的接線,當然,這還要求碟機和功放同時配備HDMI接口才可以實現。不過目前市面上入門級帶HDMI接口的碟機大約為兩到三千塊錢,帶HDMI的功放大約為五到六千塊錢,這對于普通家庭用戶而言明顯是一筆為數不少的開銷,兩者的真正普及在現階段看來尚需時日。
由此可見,即便顯示設備帶了HDMI接口,在家庭影院音響系統的接線方面仍然沒有明顯的簡化。
相應產品價格偏高
越來越多的視頻終端開始配備HDMI接口,新出的平板電視和高清投影機普遍都帶上了一個甚至多個HDMI接口,電腦顯示器也逐漸開始引入HDMI接口。然而,多數廠商也趁機以此為賣點提高產品的售價。雖然在生產過程中增加一個HDMI接口的成本僅為幾十至一百多塊錢,但是最終成品的價格體現卻是消費者為此需要多負擔幾百乃至上千元。
同時如筆者前面提到的,其它配套設施,如碟機、功放等,配備了HDMI接口的產品更是身價大漲。高端的投影機和功放產品,在配備了目前最高版本的HDMI 1.3接口之后,售價更達到幾萬甚至十幾萬。在現實面前,眾多燒友都是有心無力,只能望機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