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讀者或許會問,那Avalon不是自打嘴巴,聲音表現只差一成功力,價格卻多了一倍,消費者的算盤一打,當然都會買Indra了,怎么會用多一倍的價格追逐10%的聲音提升?這其實是Hi End令人著迷,散盡千金的道理。要買一套播放起來聲音還可以的音響系統,預算不必多,十萬元以內豐儉由人,好好搭配聲音其實還真不賴,但是當愛樂者嫌低音不太夠、中頻有點虛、高音也不夠華麗,這時候就麻煩了,如果十萬元能搭配出80分的系統,至少要多花一倍的錢,才能增加10%的音質提升,補上那不足的一點點。如果想好上加好?對不起,追求完美的最后一段路,肯定是銷金窟,只問口袋夠不夠深。設定預算追求合理音質表現,可以用理性態度的面對,花大錢追逐「一點點」的提升,不是理性消費,但追逐「絕妙好聲」,對不起,那是實現「音樂重播藝術」的范疇,不是理性消費,而是不計一切代價來尋求音樂重播之美。
從Avalon原廠的說明,我們可以發現長相接近Eidolon Diamond的Indra,骨子里其實是延伸自Isis的技術。 Indra所選用的單體,中、高音單體還是Avalon長期愛用的陶瓷振膜,低音仍是Eton特制Nomex/Kevlar振膜。其中,高音單體雖不是鉆石振膜,但是內藏的釹磁鐵引擎、音圈和框體設計,則與鉆石高音雷同,差異僅是振膜不同,所以Indra的高頻延伸比較保守,只有25kHz 。而兩只7寸Eton低音,加上低音反射孔的助力,延伸可達28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