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板電視巨頭廈華電子于9月15日攜其高端新品“藍極”系列液晶電視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同時今年五月份前后上任的全新核心高管團隊也首次集體公開亮相,廈華總經理呂鏡松在發布會上作了“兩岸精英攜手 共造廈華優勢”的精彩演講:
首先我謹代表廈華電子公司熱烈歡迎并衷心感謝大家在寶貴的周末時間,蒞臨參加本次發布會,謝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廈華的關注與支持!
廈華電子總經理 呂鏡松
今天的發布會,是本人今年“五一”前夕接任廈華電子公司總經理職務四個多月以來,第一次有機會對外公開的交流、互動。首先,對自己的工作簡歷介紹一下:本人在到廈華之前,一直在華映工作,包括在臺灣華映總部以及馬來西亞、福州等地的華映子公司任職,其中在大陸工作約有9年時間。
接著,我簡要地就本次報告主題與各位交流,并對廈華的內部改造與未來戰略規劃做說明。
兩岸精英攜手 共造廈華優勢
去年8月底,廈華電子戰略性考量,正式引進全球六大液晶面板廠之一的華映,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今年“五一”前夕,公司產生了新一屆董事會及其新的高管團隊,共同承擔公司改革與發展的重責大任。
廈華電子公司作為具有二十幾年發展背景的專業彩電企業,是中國平板電視產業化的先鋒。如業界公認,我們在技術研發方面積淀了很多寶貴資源,目前,擁有1個國家級的技術中心、1個博士后工作站、3個芯片聯合實驗室,全球共有16個研發平臺。而在技術人才方面,擁有蘇鐘人、王玉良、殷惠清等三大“國寶級”科學家,還有曾慶將、李峰攀等技術新銳。在這支老中青結合的研發設計團隊努力下,廈華在數字高清平板電視領域成果斐然,比如,1996年廈華承擔國家“數字高清電視制式”之“信源解碼器”項目研究,2001年廈華數字高清電視率先實現產業化并批量上市,2003年廈華數字高清液晶電視、離子電視雙雙榮獲“全國發明金獎”,2006年廈華作為主要起草人參與了“國家數字高清電視標準”的制訂,這些優勢要繼續維持領先。
目前,隨著平板時代的到來,彩電行業競爭呈現了IT化特點,而眾所周知,臺灣IT制造業在全球范圍內的成功,關鍵就在于其品質管理與成本控制及快速因應變化等優勢。華映的母公司大同集團,是臺灣最具實力的電子產業集團之一,在全球電子行業中可謂是“百年老店”。而成立于1971年的華映,是全球五大液晶面板廠之一,另外在顯象管產銷量亦位居全球前三大,除了在上游關鍵零組件的直接支援外,在制造管理、品質改善系統、供應鏈與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經驗,隨著對廈華的入股,這些優勢開始源源不斷、有系統的輸入廈華。這一年來,廈華圍繞著品質與成本的改革優化,已有一定成效且持續深化。
比如,從研發設計這個源頭廈華就開始進行質量控制與成本優化的考量,并通過對繁雜的零部件、材料等進行簡化與標準化,提高新品開發時效,并保證其競爭力。同時,廈華還導入JIT準時生產模式、MPS主生產計劃管理以及以財務數據為核心的MIS管理信息系統等。
對于廈華而言,與華映的結合,最大的戰略意義還是在于打通了平板電視及傳統彩電供應鏈的垂直整合,也就是獲得液晶面板及顯象管資源供應上的優先保障,而在上下游技術資源共享以及更合理的產業鏈分工協作等方面,則實現有效對接與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