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電商會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彩電出口約1839.3萬臺,同比下降22%;出口金額為32.83億美元,同比增長2.9%。
國產品牌連續多年的持續增長,驟然變成二成多的下降。與此同時,我國多數彩電知名品牌的出口量亦出現了大幅下滑,創維、廈華等大牌彩電廠商已公開表示,海外業務下降已成為影響其業績的重要因素。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AV事業部研究總監盛哲認為,導致彩電出口市場急劇萎縮的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傳統CRT電視出貨量大大降低。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彩電行業發展藍皮書2007年上半年盤點》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彩電總產量為3835萬臺,產銷率達99.8%,但CRT電視的產量從77.1%下降至67.5%。二是平板電視的出口遭遇國外的技術壁壘,如美國ATSC制式影響。在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轉換過程中,美國ATSC制式今年上半年給我國彩電企業帶來不少麻煩,國內彩電廠商積極應對,甚至專門成立中彩聯,用抱團的方式與美國ATSC制式委員會談判。三是我國臺灣地區液晶顯示器廠商大規模OEM打亂了大陸企業的正常做法,導致很多企業紛紛采用OEM的方式來獲取利潤。
而各類細分彩電產品的出口情況也不容樂觀。根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液晶電視出口752萬臺,同比增長34.5%;CRT電視出口量達到1052萬臺,同比下降21%;等離子電視出口量達到23.9萬臺,同比下降6.6%。
盡管液晶電視已成為我國彩電對重點市場出口的主流,比如今年上半年液晶電視已占我國對美國彩電出口總量的71.6%、占出口金額的86.8%,而且液晶電視是惟一實現增長的彩電品類,但整體彩電出口的情況不容樂觀,CRT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出口下滑自不必說,表面看似繁榮的液晶電視也是暗含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