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中國企業發力平板上游一定先要定好位,然后再謀劃具體的辦法。
近日,信息產業部公布了一條對國內彩電業極具警示意義的消息:今年1-7月,外資品牌平板電視的市場份額超過了50%。目前中國平板電視企業市場占有率仍處在下滑通道,并且還沒有找到反彈點或真正稱得上“拐點”的地方。不過令我們欣喜的是,海信、長虹、康佳、海爾、創維等企業已經意識到自身短板,開始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之道,向面板上游發力。不過專家指出,中國企業發力平板上游一定先要定好位,然后再謀劃具體的辦法。
CRT電視市場萎縮
主導中國彩電市場達20年之久的CRT電視終于顯示出疲態,近兩年在液晶、等離子為代表的平板電視沖擊下,傳統CRT電視的市場空間逐漸萎縮。
信息產業部今年1-7月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中指出,CRT彩電產量3214萬臺,同比下降10.9%,占彩電的比重從87.2%下降6.7個百分點到80.5%。各調研機構同時預測,CRT電視快速下滑的趨勢將一直持續下去。
這對中國彩電企業來說不是好消息。我們知道,中國彩電產業化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先后引進147條彩電生產線,從1990年開始又先后引進7條彩管生產線和其他配套元器件的生產線。最終,我國彩電的國產化水平超過95%,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
“上世紀80年代,彩電產值占電子工業比重一度達到了56%。電子信息產業的第一次騰飛命系彩電。”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獨家提供給《中國電子報》的資料中這樣描述當時彩電在整個電子信息產業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當確定彩電產業化后,政府集中優勢力量,全國統一布局,并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同時調查清楚全國到底引進了多少生產線,是引進哪個國家、哪個公司的?生產能力是多少?技術指標如何?對此制定一系列彩電國產化的相關政策,同時建立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彩電生產基地,以中心城市為主體開展彩電國產化配套工作,開展行業性互動,加速了國產化進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林元芳向記者形容了當時彩電國產化各方面所做的準備。
當然CRT電視的成功還與當時的大背景不無關系。據了解,當意識到彩電市場的巨大潛力后,僅政府就投資了150億美元建設電子槍、玻殼、彩管廠,這對后來長達20年的時間里成就中國彩電大國的地位功不可沒。
不過時間跨入21世紀,當平板顯示技術出現后,CRT電視才碰到了20年來最強勁的對手。2000年第一代平板電視問世,以后每年升級一代,現已發展到第八代。目前全球每年平板電視的銷量都以超過100%的速度在增長,DisplaySearch的預測數據甚至認為,到2009年CRT彩電將只剩6%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