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選擇,松下等離子不受青睞的推動者
目前,在京城的各大家電賣場里液晶電視都被放置在每個品牌展示區的最顯眼位置,旁邊陪襯的產品則主要是傳統的CRT電視,而等離子產品往往很難被找到,即使有一兩款也被放置在角落里。
等離子電視離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遠,與支持等離子產品的廠家偏少也有密切關系。在面對等離子和液晶兩種技術趨勢的選擇的時候,國內彩電企業普遍選擇了上游資源豐富、產品線齊全的液晶電視。
即便是作為等離子陣營老大的松下也一直把液晶電視作為小尺寸的補充。而今年松下首次推出37英寸的1920*1080p全高清液晶電視,更是被業界認為是等離子老大向液晶投降舉起的一只手。雖然之后松下解釋說,推出全高清37英寸液晶的原因是37英寸的等離子電視很難實現全高清的分辨率,松下并沒有推出更大尺寸液晶電視的計劃。
在國際市場上,液晶電視也獲得了比等離子更強大的支持程度。例如索尼、東芝、夏普等都是專注于液晶電視市場開拓的企業。尤其是作為國際視聽產品的代表性品牌的索尼,全身心投入液晶陣營絕對是對等離子陣營的巨大打擊。而其他的國際彩電巨頭,沒有那一個專注于等了子產品的,大伙都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政策,這樣的代表企業例如三星、LG、飛利浦等等。廠家對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態度的迥異自然形成:彩電終端市場液晶電視產品種類、功能豐富性和可選擇余地遠大于等離子電視的局面。同時,廠家們的宣傳和產品公關的重點也肯定集中在自己的主力產品上。這勢必造成消費者看到的、聽到的和所說的,液晶電視占據絕對優勢數量。
而消費者對需求產品的選擇特點有兩個特點:一是從眾性,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相信群眾;二是能接受的缺點比贊賞的優點更重要。等離子電視自身的缺陷自然是消費放棄等離子的原因;而消費者在充分考察了液晶電視的特性之后,對液晶電視那些已經改進的很好的缺點的接受更構成了消費者在市場選購時一邊倒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