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就是企業的未來
正是在對工業設計和現代消費特點的理解的基礎上,國外著名企業才執著地在工業設計上投入巨額資金和精力。
例如韓國消費電子企業,作為行業的后起之秀,不僅面對日系企業在高端的競爭,更面對著中國企業依靠國內價格的低廉的勞動力形成的低端競爭。怎么樣在國際舞臺上走出一條符合韓國人、韓國企業自己的路,是擺在每一位韓國企業家面前的難題。
最終韓國企業采取了工業設計作為自己的突破口。也許細心的消費者還記得去年 LG為她的“巧克力”手機,遍大街的大打廣告的情景!耙慌鼍图t”成了LG手機的代名詞。而另一家重量級韓國企業三星更是擁有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設集團隊,接近500人的規模甚至與一個中型企業不相上下,正是這支強大的團隊讓三星的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廣受用戶喜愛,F在韓國企業已經是可以與日本企業一較高下的國際頂級選手。
而蘋果公司的成功更是依托優秀的工業設計,那句“產品就是藝術”名言一直影響者青年人的消費趨向。倫敦時裝學院的山迪.布蘭克說:iPod的驚人成功已經證明——技術也可以是時尚的。
2006年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排行中,蘋果僅以7.15億美元列第15位,約為排名榜首的微軟的1/9,甚至低于中國的海爾(67.2億元人民幣)和華為(58.7億元人民幣)。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蘋果的品牌輝煌呢?答案就是工業設計。
“帶上一個iPod,露出白色的耳機線”就是時髦。蘋果的奇跡就是這樣創造的。 “不允許外表露出一個螺絲釘”否則會被開除。蘋果以近乎苛刻的標準要求自己的設計師。這種在工業設計上的執著最終成就了那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的神話。
世界頂級設計公司IDEO,亞洲區總裁安迪.史維奇先生說:“以前我們談到設計總是說一個東西很酷,這是不全面的。設計今天無所不在,設計不光是外觀,而是產品、服務中都要包含設計思維,設計思維就是公司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