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一度前景黯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家電課題組負責人陸刃波向江蘇商報透露,今年一季度,國內平板電視消費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實現銷售168萬臺。隨著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平板電視產品價格的持續下降(尤其是中、小尺寸液晶電視),帶動消費市場需求規模的快速增長,未來城市市場將逐漸進入普及消費階段,未來幾年平板電視市場還將保持著巨大的漲幅。
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前景,令廠家怦然心動的同時,更令眾家電廠商卷入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惡戰。
而這場戰爭的主角,依然是平板電視的兩大分支: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
2006年,液晶電視發起了猛烈的價格攻勢,降價又降價的聲音不絕于耳。42英寸液晶電視價格跌破10000元了,跌破9000元了,跌破8000元……原本高高在上的液晶電視價格猛然下拉了幾千元,很快達到了“親民價格線”。
這一路過來,液晶電視小尺寸屏幕上的因較高性價比頗受歡迎,市場份額一路狂飆。
在這場與等離子的較量中,液晶電視出盡風頭,等離子則初顯頹勢。市場甚至顯現出一邊倒的局面。
2006年年底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液晶電視銷量接近400萬臺,已經占到全球需求的9%。反觀等離子,其在平板電視市場上的份額已由2006年年初的20%驟降為10%。雖然它在第4季度的銷量增長了24%,但其競爭對手——液晶電視的增長率卻高達到180%。
更壞的消息隨后傳來——不斷擴大的差距,擊垮了等離子廠商的信心。
在液晶電視欲一統平板市場的強勁勢頭面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或是放棄、或是削弱了對等離子的生產與投入。
自2006年2月開始,就有傳言稱,三星將放棄等離子擴產,有意轉投液晶電視。
2006年8月1日,索尼主管電子業務的全球副總裁井原勝美明確表示,將全面停產等離子電視,全力轉向液晶電視。隨后,東芝也宣布,將全面停產等離子,目前正著手進行“清倉”。
2007年3月17日,市場傳出了全球第四大等離子電視出貨商飛利浦將撤出等離子市場的消息。雖然飛利浦隨后對此給予了否認,但其表示,“液晶電視將成為平板電視的主流”。
2007年5月,有供應商傳出LG電子擬退出中國等離子市場的傳聞。據悉,LG電子2007年度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盡管高端手機和家電產品銷售大增,但由于受等離子平板業務持續疲軟嚴重拖累,LG一季度勉強微賺微利。因此LG決策層有意逐步放棄等離子彩電市場。
一時間,多數業內外人士均斷定“等離子是在重蹈背投舊路,其將永無翻身之日”。
等離子市場被冠以“過渡產品”的頭銜,市場前景一片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