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關于液晶面板漲價將使平板電視全面漲價,外資平板即將全面漲價等聲音,一直充斥著整個平板電視市場,一向以降價為主旋律的平板電視會否逆市漲價也讓業界有諸多猜想。但近日記者發現,液晶漲價在終端市場上尚未有反映,“降價”之舉倒已提前拉開了序幕。目前雖尚未進入“金九銀十”,不少廠家已開始預謀降價,而降價的“主力”多為高端的合資品牌,也有部分國產品牌開始反擊,欲從大尺寸液晶突圍。提前近2個月打響價格戰,足見今年平板行業競爭之激烈。
“這次液晶電視的集體調價涉及范圍很廣,例如東芝、夏普、索尼、飛利浦等大部分合資品牌都加入了價格戰團,降價將從這個月底開始。”國美電器廣州分公司總經理高集群透露。
同時記者也從相關渠道了解到,此番液晶電視降價的主力仍是合資品牌,幅度將會在10%到20%左右,而型號則囊括了液晶電視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和47英寸等幾乎全線產品。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37寸以下的小尺寸液晶已經沒有什么利潤空間了,要降也降不了多少,降價的主力恐怕還是在40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電視。
廣州蘇寧黑電事業部部長丁立鵬也表示,現在不管是合資還是國產品牌都已經針對“十一”黃金周開始做部署,早在7月底就已經接到廠家通知,要做降價的準備,只是尚沒有把降價做的很明顯,而是通過別的方式例如贈品更豐厚,或者價格靈活度提高來體現價格的降低趨勢。
高集群表示,合資品牌近日都在紛紛推出新品液晶電視,那么老款的庫存肯定也要消化掉的,應該屬于正常的“新陳代謝”,這是導致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液晶面板成本占整機成本70%、80%左右,雖然面板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整機價格。但是,由于彩電廠家之間競爭激烈,面臨的壓力大,對面板等成本上的漲價,彩電廠家會通過其他途徑消化,而不會簡單的提高終端產品的價格。因此,自2004年至今,液晶電視價格開始不斷下跌,2004年32英寸液晶價錢可以買現在42英寸液晶電視。
此外,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剛上市的32英寸等離子也給液晶市場帶來了一定壓力,但是目前影響尚不明顯。
記者了解到,32英寸等離子的產能還有限,因此市場上只有海信、海爾、長虹少數幾個品牌推出了產品,而且海爾和長虹貨源尚不充足,需要預定購買。但市場上各品牌32英寸等離子的價格多在5000元以內,較32英寸液晶6000元左右的價格有不小優勢。不過,其上市時間不長,市場反映不會那么快,與此次液晶降價關系并不大。
目前,合資品牌的降價之舉剛剛有了前奏,國產品牌也已經應聲而起,欲“先發制人”。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國產品牌創維旗下所生產的52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從8月15日起在全國的零售價格全部降至19999元,此前,創維在全國各地52英寸液晶零售價在23999元至29999元之間,最大降幅達到1萬元。“提前吃掉他們的市場,全力阻擊合資品牌搶占市場份額。”創維廣州分公司經理董強如是說。
業內人士分析,賣場下一輪的價格戰將主要集中在42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因為在大尺寸產品中,屏的供應相對充足,況且也有部分廠家采用價格相對便宜的臺灣屏,因此具有較大的降價空間。
今年五一期間,外資品牌集中降價,已經搶得不少市場份額,在一些一線城市,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本土品牌,本土品牌由于效益的原因,雖然不敢大舉反擊,全面降價,但是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在價格本就明顯低于外資品牌的情況下,還是采取了局部降價的方式進行銷售。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合資品牌在小屏液晶上將價位拉得很低,借此來搶占市場占有率。大尺寸方面,合資又占有品牌號召力等優勢,就借大尺寸的高價位來賺消費者的錢。對此,國產品牌可以大尺寸液晶來做為突破口,以實惠的價格贏得消費者。
每年的10月到12月都是平板電視銷售的高峰期,而8月和9月,雖然市場冷淡,但是也是十一黃金周的預熱期。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來說,為了迎接“十一”黃金周,液晶電視會從9月中下旬開始降價,此次降價提前2個月,而且多數合資品牌集體加入,足以說明液晶電視競爭激烈。預計到了“十一”,就將是赤裸裸的降低商品價格了,肯定會有一個降價的高潮出現。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合資品牌降價還是以中高端型號為主,目前還屬于價格制定的敏感期,誰也不想先邁出第一步,到9月中上旬,液晶電視價格全面走勢才會進一步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降價將比今年“五一”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