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要誠信
明碼不實價的現象存在已久,中關村在線的市場研究員余新輝對此表示:“目前,大多數購買者其實對商品沒有一個很清楚的價值概念,即便是自己所喜歡的商品,他們也很少去關心產品的各方面信息,這樣在商家那里購買時會顯得非常被動。無論是產品配置還是售價,都只能聽賣家擺布!
余新輝研究員認為,在中國市場上,各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費者希望得到實惠的心理特點,才能通過所謂的降價、促銷等活動謀取利益!捌鋵嵧瑯拥呢浳飶倪M貨渠道、運輸成本等一系列問題來考慮,出現售價差異很正常,成本與出貨量是一個必然的反比關系,但是同樣的商品在大賣場中的售價反而比其他的商家要貴(除水貨外),這很難讓人理解!
西北政法大學的賈宇教授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明碼不實價,這是一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我國物價部門明確規定,商店、賣場、超市、專賣店等,都應該將每種商品的售價明確于標價簽上。如果有折扣或其他活動,也必須明確標示出原售價與當前售價,商家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執行。他表示,不明確標價,在銷售過程中隨意口頭報價是不尊重消費者、不尊重市場的表現。同時,他認為對于某些同種商品,如家電、數碼、服裝產品應該實行售價統一或規定浮動范圍,這樣才能更好地規范行業市場,杜絕胡亂報價的行為,消費者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