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0Hz是LCD TV最新的技術,今年一線大廠包括Sony, Sharp, Samsung, LG, JVC與Hitachi等電視廠商分別對自己的最高端機種配備這項功能,今年六月的臺北顯示器展(Display 2007),各家面板廠商也都以120Hz展示自己的技術能力。究竟100/120Hz是否為必須規(guī)格呢,消費者是否看的出來?而現(xiàn)有的數(shù)字內(nèi)容是否真能因為100/120Hz顯示器達到很好效果呢?
面板與視頻處理都要達到100/120Hz
100/120Hz TV需要兩個部分都達到,100/120Hz液晶面板,與100/120Hz信號處理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100/120Hz面板,而信號處理能力僅達50/60Hz,則電視節(jié)目看起來可能像是2倍的快速播放,如同我們在目前NTSC/PAL電視欣賞黑白電影,會感覺到電影中的人物移動的比正常速度還快。
另一個可能是信號以50/60Hz輸出后,面板以每個Frame播放兩次來處理,則此與采用60Hz面板顯示效果相當,甚至造成更多閃爍。相反的,如果面板只能顯示50/60Hz,即使信號處理能力可達到100/120Hz,但要傳送到面板前仍需要,轉(zhuǎn)為50/60Hz,面板才能顯示。
從黑插入到ME/MC
早期120Hz面板推出時,主要藉由在60fps內(nèi)容中,在每個frame插入一個黑色畫面,藉此可降低人眼所看到的殘影,不過插入黑畫面會造成亮度減少,所以后來又改將黑畫面改為灰畫面。
真正100/120Hz,需采用ME/MC(motion estimation/compensation)方式來達到畫面流暢,也就是通過補償與預測,使60fps內(nèi)容成為120fps內(nèi)容。
目前100/120Hz LCD TV只有一線大廠推出,但1080p LCD TV則除了Sony, Sharp、Samsung等外,二線品牌包括Olevia、Westinghouse等也同樣推出。由此可知1080p勢必比100/120Hz將更早成為LCD TV主流規(gu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