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面板企業難受益
液晶面板企業紛紛在漲價聲中走出虧損的泥潭。一些2003年、2004年開始動工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已經提前結束折舊期,進入了穩定的收益期,企業的盈利水平也開始回升。
6月6日,中華映管宣布5月份合并營收為131.9億元新臺幣,創下單月營收歷史第二高的記錄,比4月增加了21.4%,較去年同期增長41.6%,并開始重新盈利。同時,友達、奇美也分別創造了營收新高。
在價格上漲的刺激下,液晶面板企業又開始準備新一輪的產能擴張計劃,國內企業也加入到爭奪中。
近日,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火昆耀表示,打算擴增六代線產能,友達在臺灣桃園廠的基板產量將擴至9萬片。LG-飛利浦也表示,將擴增現有6代線生產線,同時考慮建設7.5代生產線。
本土面板廠商也正躊躇滿志地醞釀各自的擴產計劃。6月初,深圳天馬剛剛完成了21.7億元的4.5代線銀團貸款合同,而上廣電、京東方、龍騰光電的“三合一”計劃仍在最后的協商階段。按照三方的想法,接下來將在上海、昆山各建設5代、6代線。
至于三方能否從此次漲價中獲益,上廣電有關人士表示:“我們三家都還在折舊期,總規模還不到20萬片/月,這輪上漲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幫助!
他還指出,新一輪投資在2008年下半年就開始釋放產能,這可能導致新一輪的價格下降,而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內企業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
業界資深人士分析,此論液晶面板漲價是因三星、LG-飛利浦放慢了面板投資的速度和規模,一直下滑的5代、6代產品價格得以理性回歸。
iSuppli公司分析師也表示,此次面板價格上漲不會長久,未來電視面板才是重點,國內面板企業須盡快進入這一領域。
國內面板商目前側重于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器面板,這兩塊市場增長相對較慢,接下來可能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