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理上來說,黑白變化需要液晶分子完全扭轉,這就需要加大電壓,灰度變化需要液晶分子扭轉到一個特定的角度,這就需要加特定的電壓,比較難以控制。理論上灰階切換的響應時間應該更長,但是各廠商可以通過特殊的技術,使灰階響應時間大大提高,反過來比傳統的黑白響應時間短很多。使用的技術主要有:增加驅動電壓法,改變液晶分子初始狀態法,減小液晶粘稠程度法三種,比如使用響應時間加速芯片,可以使25ms黑白響應時間的產品擁有8ms的灰階響應時間。
灰階響應時間與原來的黑白響應時間含義和性質差別很大,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的對應關系,但又都是對液晶響應時間的描述,很難區別。
不過,“灰階”目前主要應用在顯示器行業,在電視行業還比較少。所以現在液晶電視在市場上的響應時間絕大多數以黑白響應時間標示,消費者注意就是了。正因為現在行業缺少衡量標準,故此,一些銷售商會使用其中一個標準,有些會使用另一個標準,而有的會兩個標準都使用。那么,你在購買電視前,需要向廠商問清楚,到底使用的是哪個標準。知道了使用哪個標準以后,再問清楚是全程還是半程?問清楚以后再拿幾張有高速運動的碟片過去要售貨員播放,看是否會有拖影現象出現,眼見為實嘛。
總結:目前在市面上,8ms仍然是目前液晶電視市場的主流響應時間,不過響應時間的縮短是液晶電視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況且現在市面上4ms的產品越來越多,所以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3ms、2ms甚至1ms等極速響應液晶電視很快將成為市場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