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等離子陣營企業分化加劇的背景下,傳來LG欲放棄等離子面板業務的消息,時機微妙。根據調研公司iSuppli最新出爐的報告,去年第四季度松下在等離子面板市場以高達37.3%的份額居首位,遠遠拋離第二位的LG(該公司份額為24.2%)與第三位的三星SDI(20.1%)。至于份額更小的富士通日立與先鋒,份額亦分別只有10.7%和6.8%。
事實上,根據各調研機構的數據,對比松下節節高升的市場份額,LG的份額卻一路陰跌。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在2004年第四季度,LG電子是全球第一大等離子面板供應商,其市場份額就銷售額而言達23.6%,而三星(22.8%)位列第二、松下(21.7%)第三。到2005年,LG的份額雖然增長到26.6%,但三星的份額則增長到29.3%取代LG成為全球第一的等離子面板廠商,松下的份額也增長到25%,緊隨LG之后(據賽迪數據)。張兵稱今年LG的份額很可能從目前的第二位下跌到第三位。
業界關注的是,面對虧損以及份額下跌的威脅,會否促成LG考慮放棄優勢漸失的等離子業務。事實上,此前已經傳出了飛利浦欲放棄旗下等離子業務的消息,但同樣遭到飛利浦方面的否認。有分析師指出,類似傳言一再產生,表明在松下逐漸壟斷等離子市場的情況下,業界預期會有無法緊跟松下步伐的企業退場。本報記者覃羿彬
■分析
一家獨大不利市場發育
事實上,松下或亦已意識到自身份額過高對等離子市場的負面沖擊,因此在第一時間否認了接盤LG等離子業務的可能。有不愿具名的松下中國內部人士指出,“對于等離子市場目前的局面,松下有很大責任。”
張兵分析,等離子市場已處于明顯的寡占狀況,大的并購可能給這個行業帶來負面的效應。因此,在這個節骨眼上,LG的態度對業界信心極為重要。張兵稱:“LG在2006年等離子面板的出貨量達290萬片,今年將成長到370萬片,對于全球不到1400萬片的市場來講,影響非常大,加之等離子處于較高的供應過剩狀況,若LG真的退出會對等離子陣營實力和信心呈現負面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