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面板商LG市場份額急劇下滑,松下“一家獨大”更趨明顯。根據彭博社日前的報道,承受巨額虧損的等離子面板業務已令LG電子萌生退意。LG方面對本報表示該消息不屬實。不過,數據顯示松下在等離子行業的優勢地位益發明顯,等離子陣營實力分化嚴重。業界認為上述傳言此時流出,表明陣營內企業各有各算盤,而市場對等離子陣營繼續專注等離子業務感到信心不足。
LG否認放棄等離子
令等離子業界掀起風波的,是日前LG電子發言人對彭博社記者的表態。當時LG方面表示,公司仍沒有關于旗下等離子面板業務下一步發展的計劃。由于LG電子此前公布的公司2006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顯示器業務虧損由2005年同期的810億韓元虧損放大為該季度的1470億,因此業界把LG方面的表態解讀為其尋求剝離或轉讓等離子面板業務可能性。
松下在等離子市場獨大
索尼宣布退出等離子
不過,記者致電LG電子宣傳部主任韓雪飛時,其表示跟總部溝通過,對方稱剝離等離子面板一事,僅為分析師意見,LG沒有考慮過放棄等離子這一問題。這實際上是對市場傳言的否認。對此,DisplaySearch中國區經理張兵表示,“LG在去年的全球等離子電視市場中仍占據超過15%的份額,在自身平板產品線中,等離子也占有30%的份額,放棄等離子面板業務的成本非常高”。
然而,在等離子陣營企業分化加劇的背景下,傳來LG欲放棄等離子面板業務的消息,時機微妙。根據調研公司iSuppli最新出爐的報告,去年第四季度松下在等離子面板市場以高達37.3%的份額居首位,遠遠拋離第二位的LG(該公司份額為24.2%)與第三位的三星SDI(20.1%)。至于份額更小的富士通日立與先鋒,份額亦分別只有10.7%和6.8%。
事實上,根據各調研機構的數據,對比松下節節高升的市場份額,LG的份額卻一路陰跌。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在2004年第四季度,LG電子是全球第一大等離子面板供應商,其市場份額就銷售額而言達23.6%,而三星(22.8%)位列第二、松下(21.7%)第三。到2005年,LG的份額雖然增長到26.6%,但三星的份額則增長到29.3%取代LG成為全球第一的等離子面板廠商,松下的份額也增長到25%,緊隨LG之后(據賽迪數據)。張兵稱今年LG的份額很可能從目前的第二位下跌到第三位。
業界關注的是,面對虧損以及份額下跌的威脅,會否促成LG考慮放棄優勢漸失的等離子業務。事實上,此前已經傳出了飛利浦欲放棄旗下等離子業務的消息,但同樣遭到飛利浦方面的否認。有分析師指出,類似傳言一再產生,表明在松下逐漸壟斷等離子市場的情況下,業界預期會有無法緊跟松下步伐的企業退場。本報記者覃羿彬
■分析
一家獨大不利市場發育
事實上,松下或亦已意識到自身份額過高對等離子市場的負面沖擊,因此在第一時間否認了接盤LG等離子業務的可能。有不愿具名的松下中國內部人士指出,“對于等離子市場目前的局面,松下有很大責任。”
張兵分析,等離子市場已處于明顯的寡占狀況,大的并購可能給這個行業帶來負面的效應。因此,在這個節骨眼上,LG的態度對業界信心極為重要。張兵稱:“LG在2006年等離子面板的出貨量達290萬片,今年將成長到370萬片,對于全球不到1400萬片的市場來講,影響非常大,加之等離子處于較高的供應過剩狀況,若LG真的退出會對等離子陣營實力和信心呈現負面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