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長虹首期等離子顯示屏工廠在四川綿陽開工建設,首期投資6.75億美元,約合60億人民幣,計劃于明年7月投產,在開工前夕長虹還拋出了20億美元的總投資計劃。在去年年底,長虹還收購了擁有多項等離子國際專利的韓國企業Orion曲線獲取PDP技術,豪賭等離子產業。
而據華顯高科林姓負責人表示,公司蔭罩式等離子項目與長虹等離子項目采用的是兩種不同的技術,最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據原賽諾研究總監盛哲介紹,傳統PDP可以說是障壁式,等離子管由前后玻璃板與障壁構成。而蔭罩式全彩色PDP采用金屬蔭罩技術,以CRT生產中常用的蔭罩板來代替等離子屏幕中復雜的障壁。據了解,目前日韓企業的等離子屏大都采用流行的障壁式結構等離子體平板顯示技術方案,長虹等離子項目也是如此。華顯高科副總經理張雄此前曾表示,蔭罩式等離子在生產設備上的投資相對較少,建設同樣產量的生產線要比普通等離子降低25%~30%.
等離子產業布局快于液晶
目前大屏幕平板顯示器(液晶屏、等離子屏)專利技術和生產技術基本掌握在美、日、韓及臺灣廠商手中,一直是我國電視制造業發展的瓶頸。盡管我國早已成為全世界電視機生產的第一大國,產量占全球產品的50%.但因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每臺平板電視70%的錢被外商賺走。
在上游產業鏈建設上,政府推動的京東方、上光電、龍騰光電的液晶面板“三合一”項目曾一度被視作液晶產業整合的最大舉動。但由于液晶三合一項目涉及的資金龐大,合并一拖再拖,一年多也沒有公布最終方案。
盛哲表示,國家相關部委無論對等離子還是液晶面板產業,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可見國家做大平板顯示領域的態度。不過,因為液晶面板核心技術被日韓封鎖,同時若要投資七代線,需要的巨額資金國內任何一家企業都無力獨自完成。盛哲認為等離子涉及資金相對較小,長虹和華顯的探索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等離子在上游產業鏈的布局上明顯更快一些,雖然蔭罩式等離子技術發展前景尚存疑,但都是對等離子產業鏈布局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