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把中國平板電視發展分
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3年以前市場需求剛剛開始,基本是外資品牌;2003-2004年中國平板電視起步發展,國內品牌平板電視低成本競爭;2005-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形成幾大國產品牌快速崛起的格局;而2007年后,外資的強烈價格反攻,使得行業開始進入產品價值的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打造時期。
實際上,目前而言,市場上參與競爭的國內品牌已經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類型,一是在CRT年代不占優勢、轉型快的企業,這以廈華、海信為代表;二是由于在CRT年代占據優勢、轉型相對慢的幾大傳統彩電品牌,代表企業是TCL、創維、長虹、康佳;三是一些外圍新軍,如代工企業、手機企業、IT企業等。
“但是新軍的市場份額尚不足1%,沒有形成規模。”賽迪顧問消費電子產業研究中心咨詢師田曉娜認為,從2003年開始就有很多雄心勃勃進入液晶電視市場的IT、通訊廠商,但大多處境尷尬,“很多(IT)廠商不得不收縮液晶電視業務。”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新軍,尤其是臺灣一些代工企業,對傳統品牌潛在的威脅仍然存在,由于其具備龐大的產能優勢,并且有臺灣上游屏生產企業作為強大的后盾,加上一些別出心裁的渠道選擇,將會給市場帶來諸多沖擊。
全高清成消費新寵
“TCL在十一黃金周銷售的大屏幕彩電,60%以上是全高清產品。”TCL多媒體中國利潤中心總經理韓青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全高清產品已經逐漸成為銷售的熱點。而創維廣州分公司總經理董強透露,由于成本的降低,全高清產品的價格開始有了普及的基礎,因此“十一期間,FullHD產品是一個熱點。”據悉,目前外資品牌在42英寸、47英寸的價格分別為15000元和20000元左右,而國產品牌則為12000元和15000元左右,這個價格,比去年同期標清的LCD價格還要低。不過,記者獲悉,在全高清產品市場份額迅速增長的同時,屏資源已經成為國產品牌的巨大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