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最火爆的一個銷售高峰從國慶節(jié)黃金周拉開序幕,各彩電品牌、各銷售商家都在此期間使出了各種促銷手段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價格一降再降,禮品一堆一堆的送,在各大彩電專區(qū),各式各樣的特價標價貼在不同尺寸的液晶電視上,大部分液晶電視,都在價格上出現(xiàn)了大幅松動,平均降幅都在千元以上,40-47英寸的平板電視,標價大都比節(jié)前便宜了2000元左右,有的降幅高達四、五千元,一款52英寸的國產(chǎn)液晶電視甚至爆出了萬元的跳水幅度,實在是令人乍舌。
黃金周已經(jīng)過去,“金九銀十”中的10月也已過半,雖然促銷降價活動仍在繼續(xù),但經(jīng)歷了轟轟烈烈的黃金周之后的消費者,應(yīng)該冷靜下來想一想,在液晶電視降價促銷的背后是否存在著隱患和欺騙呢?
降價幅度摻水放大
“一千不起眼,兩千剛起步,三千、四千隨處見,跳水萬元才夠勁。”在黃金周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大篇的條幅上面寫著降價2000元、狂降4000元的字樣,價格是消費者非常看重的,動輒尾數(shù)為三個零的數(shù)字無疑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黃金周前后,或者說一夜之間真的就有這么大的差價嗎?
誠然,黃金周是廠商爭奪地盤的一個重要時節(jié),為了分得一杯羹,大多會采取一定的讓利促銷措施,不過價格調(diào)整幅度往往被商家最終放大了或者說摻了一些水分。比如有的商家明明是降價格提高了1000元,卻寫降價2000元,實際上是把原來的價格悄悄調(diào)高,讓消費者覺得下調(diào)的幅度比較大,這樣就更容易刺激消費的眼球。還有一種慣用的手段就是有的液晶電視本來節(jié)前就已經(jīng)降到9999元,到了國慶節(jié)這一天重新弄上一個標牌標注:原價19999元,現(xiàn)價9999元,如果你不是經(jīng)常逛商場的話,一下子會被這“超級跳水”給懵住,以為天上真的掉餡餅了。其實上你根本不知道他們的低價到底是多少,還以為自己得了多大的便宜,這溫柔的一刀的確令人防不勝防。
有一句俗語“無商不奸”,競爭采用一定的手段本無可厚非,但采用這樣欺騙的手段就不可取了,同時也失去了商家最寶貴的誠信。當然做為消費者你不能指望每個商家都是“誠信模范”,自己首先就應(yīng)該有一個防范意思。比如打算購買一款液晶電視,至少應(yīng)該在黃金周時提前一個月來關(guān)注價格,這樣黃金周期間究竟有沒有真正降價?降價幅度又是多少就不難判定了。另外,標牌上的價格并不一定預(yù)示著就是最終的價格,與銷售人員多溝通一下,或許有更多的驚喜等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