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2007年市場判斷來講,一個是尺寸的優勢,一個是二三級市場的增量優勢,我們基本上有一個認可,就是2007年國產品牌另國產品牌優勢地位還會得以繼續保持,這個觀點在解讀2007年市場的時候我們再具體談這個東西。
我們來看品牌競爭,目前國產品牌競爭還處在品牌競爭的初級階段,呈現兩個特點,一個是品牌多,還有一個是占有率比較分散,從液晶市場來看,參與液晶市場競爭的國外品牌是31個,從我們有數據來看大概是31個,和液晶電視前20個品牌要高。傳統的企業來講,有上游面板的優勢也加入了液晶電視的競爭,像清華同方等等。從具體數據來看,盡管很難和創維、TCL等大的廠家來看,但是從具體的數據來看,這些廠家在市場上的表現應該講還是可以的。
等離子這塊進口品牌優勢特別是日系品牌的優勢非常強,我們通過這個圖形可以看到,在整個等離子電視,日系品牌占整個等離子電視銷售額和銷售量的百分比就已經超過了50%。像長虹、海信、創維、夏華在等離子電視上,在2006年能占據16.8%,應該說這些企業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對整個國產品牌來講,他們能夠占到16.8%的市場他們已經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這是等離子和液晶電視銷量排行前15名的名次。品牌市場占有率有幾個特點,一個是等離子電視品牌集中度比液晶電視藥膏。第二在液晶電視中銷售量排行前五位均為國產品牌,沒有外資品牌,分別為海信、創維、夏華、康佳,五大品牌占整個銷售市場份額的40.76%,國產品牌在液晶電視市場銷售量占有明顯的優勢。另外一個特點,進口品牌的銷售額大于銷售量比例的特點,在液晶電視上面比較突出。可以看出銷售量占前15名的品牌,銷售額的市場占有率都高于銷售量的市場占有率。我們做計算,平均進口品牌銷售額的市場占有率高于銷售量的市場占有率大約2%,大家不要小看這2%,這實際上是進口品牌在2007年做產品價格調整上提供了相當大的靈活空間,對這個問題,希望國產品牌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就是說有一些企業認為2007年進口品牌可能在降價上拼不過國產企業,但是從我們的數據來看,即使2007年在價格上做了調整,但是依然保持銷售額高于銷售量的特點。而且2007年在價格調整上的區域,或者說他能在價格調整上做的幅度依然是非常大的。
我們來談一下經銷渠道的競爭,今天國美和蘇寧也到了。家電連鎖企業,在2006年為國內品牌平板電視的發展做了非常大的貢獻。在一級連鎖店中,家電銷售比例占70%,在二三級城市比例更高。我們給的建議是要有一個和諧的廠商關系,還有家電連鎖企業管理水平要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里面有價格定位的問題,采購流程的問題,但是在一個企業范圍之內,一個品牌的零售價格在不同的地區超過4000塊錢,這里面一定有管理的問題。這里不想再說了。
我想再談一個問題。2006年平板彩電視機上有兩個問題值得國產企業注意,CRT電視依然為國內品牌的里深直奔,對國內品牌企業都有巨大的影響力。CRT電視在2006年銷售額占有市場份額上超過50%,實際上我們覺得國內生產企業和進口品牌不大相同,大部分目前在平板電視上奮力拼殺上的國產品牌都有CRT的內容。雖然平板電視是目前整個電視的發展方向,但是我希望國產品牌能夠在CRT領域,能夠利用CRT的優勢在三兩年內解決自己本身在上游和整個生產鏈上的劣勢,我們認為CRT還是整個國產品牌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