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里,翻開近期的各大報紙雜志,可以看到各大TV品牌強力做50英寸以上平板電視廣告,據日本市調公司BCN所做調查,50英寸以上平板電視在2006年11月于日本各大賣場的出貨數量比值,2005年11月時液晶電視(LCD TV)是2.7%,但2006年11月則是液晶電視已占到32.9%,液晶電視有明顯的躍升情形,由于日本市場是松下電器(Matsushita Electric)、日立(Hitachi)占有90%以上的等離子電視(PDP TV)出貨量,而在液晶電視方面,則是夏普(Sharp)與索尼占有75%市場,因此50英寸等級之爭,即這四家廠商另加上專走高價位路線的先鋒(Pioneer),各廠牌之間品牌及技術能力競爭。
松下的50英寸等離子電視價格,又分為HD等級及Full HD等級,因為日本已大量播送Full HD廣播電視內容,加上藍光光盤及HD DVD光盤都是Full HD畫質,因此無論是從欣賞電視節目或是從高畫質光盤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如果預算足夠,會在此一尺寸范圍優先購買Full HD分辨率的電視。
夏普 LCD-52G7 |
就價位上,2006年12月夏普的52英寸Full HD液晶電視市場銷售價換算美元約是3300美元,索尼因為缺乏適合切割52英寸以上市場的8代線,所以52英寸Full HD液晶電視市場銷售價位比夏普貴20萬日元(約1740美元)或50%以上。
基本上,基于輸人不輸陣心理,愿意花數千萬做廣告的索尼,絕對不會在產品線排開時,氣勢上落于夏普之后,因此其產品偏向于技術宣示及作為品牌旗艦產品。松下的50英寸HD等離子電視在2006年12月市場銷售價約2300美元,50英寸Full HD市場銷售價則約3600美元,等離子電視僅有在HD等級產品價位上擁有優勢,Full HD機種則不如夏普具吸引力。
從現階段市場上電視畫質分析,全球PDP面板廠及等離子電視廠商口徑一致說液晶電視暗室對比值過低,無法充分呈現暗景較多的影片細膩內容;另外,液晶電視動畫分辨率低于等離子電視,以側錄賽車畫面車牌的方式,可以知道現階段液晶電視動畫表現力仍落后于等離子電視,因此,不禁令人疑問,液晶電視究竟是憑什么因素,迅速拿下日本50英寸以上平板電視銷售量的三分之一?
先鋒 Full HD等離子電視 |
根據賣場及網絡上采購50英寸以上TV消費者反應及看法,價格及品牌效應是消費者選擇50英寸以上TV的主要取決因素。價格方面,夏普的Full HD液晶電視低于各種Full HD等離子電視機種,因此不少消費者投入選購夏普機種,另外,夏普在日本液晶電視市場占有率近兩年來維持50~55%,許多消費者看到夏普出52英寸液晶電視,因為該機種明室對比值高,所以在賣場看起來較明亮而受歡迎。高價品在市場上剛出現時,消費者不會貪便宜去選二線廠商產品,這是市場通則。
索尼Hull HD |
另一方面,日本50英寸以上等離子電視銷售量在上季度約有一半左右是Full HD分辨率、另一半是HD分辨率,從長期發展趨勢而言,Full HD是50英寸以上平板電視必然發展趨勢,此點對于等離子電視陣營較為不利。
20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的預測,5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出貨量,在2006年僅20萬臺,但預計2009年將可達400萬臺以上,2010年則將達到750萬臺~800萬臺以上,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夏普因為秉持著TV出貨尺寸加大以維持整體公司液晶電視ASP不致下跌過多的政策,因此會持續加強八代線或更大尺寸生產線的投資。
以目前各面板廠的產能規劃而言, 要達到上述市場2010年5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出貨占有率數值,目前產能僅能滿足40%左右,所以夏普、三星、索尼持續加大八代線及以上生產線投資,將是必要之舉。
臺灣面板廠對TV品牌大廠掌握度不足為一大問題點
不過,中國臺灣面板廠因為對下游TV主力客戶掌握度有限,近期對于八代線及7.5代線投資腳步都有延遲情形,顯然對42/46/52/55英寸液晶電視用面板客戶端的掌握度仍待加強。根據Digitimes Reseach的統計,臺廠在TV用LCD面板出貨量占有率,在2006年第四季度已提高到47.7%,比第三季度時44.3%增加3.4個百分點,不過,要是臺廠仍集中在32英寸及以下產品出貨,高占有率的意義便為之遜色,因為廠商僅能吃大型TV面板廠產能不足的訂單。
從夏普52英寸液晶電視銷售量不差情況顯示,未來各地區TV品牌大廠持續寡占高端電視市場機率甚大,至少在50英寸以上普及率還低于10%情形下。為能銜接未來5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及大型商用顯示器市場商機,臺面板廠與全球5大TV廠商合資建廠,應是需要積極考慮的方向。
筆者認為:每一時期當時的最大電視尺寸與最為流行電視尺寸之間總是相差6至7英寸。就此可以推測,在電視最大尺寸已超過60英寸的今天,50英寸的大屏幕電視很快將成市場主流。但值得國內彩電企業注意的是,由于制造大屏幕電視所要求的技術實力較高,因此松下等老牌外資電視巨頭的產品份額再度開始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