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面板采購重心偏向臺灣
目前液晶電視面板產能大幅提升、價格不斷下滑的趨勢下,上游關鍵零組件供貨來源的穩定性、低廉的采購成本以及下游堅實的客戶基礎,成為競爭力的關鍵,而占整機七成成本的液晶面板更是重中之重。2005年,臺灣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約為1170萬片,已經占全球液晶面板總出貨量的60%以上,原先日韓的優勢已經被打破。和日韓企業相比,臺灣液晶廠家的優勢在于產業鏈,上游、下游的供應體系已經非常完整,而且由于大量筆記本和顯示器代工,本地化的采購量非常大。加上重心偏向國內市場,競爭優勢已經逐漸顯露出來,開始一步步蠶食日韓企業原有市場。
臺灣奇美光電(CMO)液晶面板 |
以前臺灣企業由于產品尺寸的不完整,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沿用老的生產線,使得臺灣的的液晶面板僅僅在小部分尺寸上可以和日韓面板競爭,這也使得國內的電視生產廠不得不采購外資企業的面板。但近幾年以來,臺灣企業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新一代的生產線都開始逐步建成投產,除了上面提到的友達7.5代線以外,奇美在生產線建設上也是不遺余力,到目前為止,奇美所有已生產、正在興建以及預計要投入的生產線,總共包括有3.5代、4代、5代、5.5代、6代、7.5代以及8代線,奇美在產線的規劃與布局上,堪稱是全球最完整且最齊備的TFT-LCD面板廠之一。產品類型的完善,技術水平的提高,成本的進一步降低使得國內面板采購重心開始偏向臺灣。
就讓我們來看看國內幾大彩電生產廠商對目前液晶供求關系的看法。創維集團認為產品品質是最重要指標,選擇在各個方面能保障我們需求的供應商。海信集團的看法是,液晶面板采購會逐漸向我國臺灣省傾斜,但韓國面板廠在40英寸以上面板的優勢則是我國臺灣面板廠暫時無法企及的。長虹則是從服務、價格、速度三方面考慮,這點來說,無論是長期合作、供應速度,還是價格水平,臺灣面板都稍有優勢。海爾采購小尺寸液晶面板以我國企業為主,大尺寸則以韓國為主?导褎t認為臺灣企業在內地投資增長使得其吸引力大增?磥,雖然各自的看法和理由不同,不得不承認至少在國內市場上臺灣面板已經成了各企業的首選,而日韓面板則主要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上發力。